做到6个“慢”,最容易长寿!

民生   2025-02-05 06:03   黑龙江  


都说老人“慢性子”更易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科学依据。

1、起床慢:更不易触发心脑血管事件


深夜熟睡时,代谢低,血流相对缓慢,如果早晨起床时突然起身,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或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

慢慢起床更健康,起床前,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搓搓脚心,用手做个干洗脸,再慢慢起床。

2、吃得慢:更不易发胖

吃饭快的人,很容易吃多,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已经吃了太多。这样不仅容易发胖,而且还有点伤胃。最好慢点,再慢点。

建议

吃东西时,最好咀嚼30秒再咽下。饭菜上了桌,冷温再动筷。接着慢吃菜,细咽菜味香。八成饱放筷,准会身体好。

3、喝水慢:更不易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当人感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此时,如果一下子猛喝大量水,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身体来不及适应,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建议

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喝。把喝水的量平均分配到一天中多个时间段。

4、说话慢:更不易刺激神经、血压、心脏

语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绪激动、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建议

慢一点,平和一点,说话速度慢一点,对老人身体有好处。

5、运动慢:更少运动损伤

平时锻炼少,猛然去跑步,反而更伤身,可以先从缓慢的运动开始,比如打太极拳,更轻缓,更安全,强度也更好掌握。还要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更少地减少运动损伤。


建议

对老人来说,更是要减少剧烈活动,最好选择舒缓的运动,这样对身体的负担小,还能循序渐进地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6、脾气慢:不易诱发心脏病

脾气急躁,对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一个人要维持这种“战斗”状态,他的体内要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如果没有恰当疏导宣泄,很容易焦虑,引发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可能引发意外。


建议

脾气慢一点,少生气,少焦躁,及时对情绪进行调整,培养“慢心态”,才是老人应该有的最佳状态。


警惕!出现这10种疼痛,不要硬扛,恐是大病前兆
“帕金森”跟做家务有关?提醒:年过六旬,做家务时要注意这4点
老中医说:蔬菜相当于中药!一张极其珍贵的汇总表,非常有用!

编辑:雪娇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老年日报
《老年日报》,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年长者读物,是国内老年类报纸中唯一的日报,被原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誉为“年长者的精神家园”,连续13年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100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