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寒意浓,陪伴过暖冬

企业   2024-12-21 09:05   山东  

 

DONG ZHI

冬至寒意浓 陪伴过暖冬


12月21日
冬至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冬季第4个节气

天地染雪色

冷冬万物藏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长开始逐渐增加,意味着阳气逐渐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冬至时节,土中的蚯蚓会蜷缩着身体,形成“结”状。这是因为虽然阳气开始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蚯蚓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而蜷缩。


麋角解

麋鹿在冬至前后会自然脱落角。这是麋鹿为了适应冬季环境而做出的生理调整,角脱落后,麋鹿会储藏能量,更利于度过冬天,随后在春天重新长出角。


水泉动

冬至后,山中的泉水开始有涌动之势。这是因为随着阳气的初生,地下水开始活动,泉水变得温热。这是一种自然界中阴阳转换的规律,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冬至节气习俗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民间传说认为饺子乃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将羊肉及一些祛寒的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称为“娇耳”,煮成“祛寒娇耳汤”分给百姓食用,治好了百姓耳朵上的冻疮。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制作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民谚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吃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馄饨

冬至的风俗之一是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时期。据记载,当时人们为了祭祀祖先,在冬至这一天会包馄饨吃。后来逐渐盛行开来,民间就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现在,吃馄饨已经成为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深受人们喜爱。

喝酒

在古代,有些文人、士大夫会组织所谓的消寒活动,择一日,相约九人饮酒(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时节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

正泰系统祝福大家健康快乐

开开心心,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END



正泰国际系统
一个梦想启航的地方,一个巅峰精英的战场;在这里,你可以了解正泰的最新动态,获取知识与成功的力量;在这里,你可以汲取正泰的大爱营养,团结展翅翱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