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感谢母亲的节日。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妈妈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节日起源
Mother's day
目前所知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后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会返家,送给母亲一些小礼物。
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费城的安娜·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第二年母亲的周年忌日上,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当地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也为这一教堂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而贾维斯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国母亲节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
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母孝母自古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有许多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来弘扬和发展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
各国习俗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妈妈节。这一天,妈妈们都要穿上五彩缤纷的衣饰,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显示母亲的女性风采。
法国: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国的母亲节,节日这天,全国各地的妈妈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的祝福。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为“妇女掌权日”。在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权由妇女掌管,男人要听从其意愿,以示对妇女的尊重。
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诺克莱西亚镇的“妇女接管日”。这一天,妇女全权处理镇上的事务,而男人们则负责家里的家务活。
妈妈,您辛苦了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母亲节的存在,让人们可以更多地向养育自己的母亲表达爱意,增进情感。
这世间,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母亲做的饭菜,最动听的话语,就是母亲对子女的呼唤。回到家中,最想见的人是她,出门在外,最惦记的人是她。唠叨没完的是她,爱子如命的也是她。
五月,最美的就是母亲节,天下,最累的就是母亲们。在今天这个温馨美好的节日里,给母亲一个拥抱,向母亲深深致谢。并为天下所有母亲送上最好的祝福,祝福辛苦的她们:平安健康,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