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身扑抢、严密防守、快速进攻……小小的“花炮”在空中划过优美弧线,呐喊声在绿茵场上久久回荡。11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花炮项目在海南陵水进入小组赛首轮争夺,激烈的比拼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11月23日,在花炮项目小组赛首轮比赛中,北京队与广东队展开比拼。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花炮原称“抢花炮”,是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传统的抢花炮不限人数,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边界限制,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娱乐性,深受各族群众喜爱。每年农历三月三或秋收后,广西、贵州等地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称为“花炮节”。2021年,抢花炮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贵州省今年首次组队参赛,以贵州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班底的年轻阵容在23日的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尽管最终以4∶13负于实力强劲的宁夏队,但在贵州队教练高民看来,每进一个“炮”,每赢得一分,都是宝贵的收获。
花炮比赛每队上场8人,在长60米、宽50米的场地内,运动员手持花炮通过奔跑、传递,将花炮投入对方的花篮得分,并以阻截、抢断等技术反抢,阻止对方得分。在规定比赛时间40分钟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队。
贵州花炮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组队备赛本次运动会只有一个月时间,但队员们练得都很投入。“大家每天都要抽出3小时进行高强度训练,包括体能训练、传接球配合以及对花炮争夺技巧的训练等。”高明说,这次参赛的目标是向强队学习,展示风采,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这项运动。
11月23日,贵州队选手阙微在花炮项目小组赛首轮比赛中。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21岁的阙微接触花炮项目只有6个月,在贵州队扮演“冲刺”的角色。比赛中,他在“点炮”时踩线,未能取得有效得分。“还是缺乏比赛经验,细节做得不够到位。”赛后,阙微脸上挂着汗珠,也写满了遗憾,不过能和高手过招,仍让他倍感兴奋。
“比赛刚开始,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我们就像‘婴儿’一样‘无力’,随着比赛的进行,我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阙微说,花炮项目不仅是体力上的比拼,更是团队协作和战术技巧的较量,“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和队友拼尽全力。”
11月23日,在花炮项目小组赛首轮比赛中,贵州队与宁夏队展开比拼。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更名为“花炮”,并对规则做了进一步完善。花炮场地两端设有端线,花篮放置在端线后,形成了类似橄榄球比赛里的阵区,是双方竭力攻入的区域。比赛里,选手可以采用类似于橄榄球中的“扑搂”动作进行防守拦截,因此花炮项目也有“中式橄榄球”的别称。
花炮的传接可以像篮球和足球一样灵活,技战术更加灵活、丰富。在贵州民族大学,包括花炮在内的不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课程,阙微和不少队友有篮球运动功底,接触花炮项目后能很快“上手”。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让这群年轻人可以肆意挥洒青春汗水。
11月23日,贵州队选手陈映憬在花炮项目小组赛首轮比赛中。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热情,让高民看到了推广花炮项目的机遇。“希望大中小学校能引入更多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课程,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黄国梁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