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丨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立春

文摘   2025-02-03 20:04   山西  



春季养阳记住“三要三不要”


一要:饮食温补,要多辛甘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春季阳气初生,宜“减酸增甘”,多食辛甘发散、温补脾胃的食物。

温补不宜大鱼大肉,建议吃些新鲜的应季蔬菜,比如韭菜、葱等。喝葱白汤可以益五脏、补气血。

二要:春季选茶,要喝花茶


春季正是喝花茶的好季节,春季对应肝,这个时候肝的活动力最为旺盛,如果保养不当容易滋生肝火,尤其是喜欢熬夜和不爱喝水的人。

菊花有摄纳下降的特点,所以有助于平息肝火,比如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眼干目涩、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都可以喝菊花茶调理。

除了直接饮用,菊花茶搭配其他花茶一起冲泡有不同的功效。如菊花和金银花搭配,可缓解风热感冒的发热等初期症状;若和枸杞子或决明子搭配,可缓解眼目昏花的情况;若咽喉轻度发炎,菊花搭配薄荷不错。

三要:春季养阳,要晒太阳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养阳方法——多晒后背。因为背部有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最好。此外,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

一不要:衣服不要“脱太快”

立春之后,虽然从节气上来说已进入春天,但这个时候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和真正意义上的春暖花开至少还差有两个节气,适度“春捂”是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

但应注意,老年人室外春练不宜过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诱发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舒缓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

二不要:运动不要“太剧烈”


立春后气温忽高忽低,有时候早晨过于冷,如果想锻炼,可以选择在早晨的十点和下午的四点左右。注意,运动前必须做准备活动,不要进行激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应该选择轻柔和缓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等。让身体逐渐适应。

三不要:情绪不要“太波动”

春天人体内阳气渐升,向外发散,表现出来就是春心萌动,得不到释怀的时候,往往会伤春。如果出现忧郁、情绪波动、多愁善感,要格外注意,可能是体内阴气偏盛,抑制了阳气的升发,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或精神问题。


立春中医养生


摩腹养生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到“食毕摩腹,能除百病”。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充实五脏。


作用:顺时针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厌食、腹胀等。逆时针为补法,能健脾止泻。

方法:饭后半小时之后开始,尽量以舒展胸腹为宜。用手按住腹部、手心对肚脐,依据实际需要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脐揉腹10分钟,动作轻缓。

穴位养生


太冲穴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在足部背侧,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功效:疏理肝气、通经活络、醒神开窍、镇静宁神、止痉镇痛。


按摩时间及方法:晚上21点~23点。按摩时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沿着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按压左脚,以出现酸胀或胀痛为度。


太溪穴


定位: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滋阴益肾,润肺止咳,通调冲任。


按摩时间及方法:晚上21点。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按揉太溪穴,每日按揉左右足各30下,以出现酸胀或胀痛为度,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


脐灸疗法


脐,为肚脐,即神阙穴;隶属于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相联系。脐下又是元气所聚之处,所以通过艾灸脐部,可激发脐深部的元气,进而使元气通过“脐关”沿三焦道路向全身通达。


脐灸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种,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剂型敷于脐部,并在脐部给以艾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脐灸适应症:

• 消化系统引起的腹胀、腹痛、反酸、呃逆、呕吐、腹泻、便秘、小儿积食、厌食等;

• 呼吸系统引起的感冒、咳嗽等;

• 妇科类月经不调、痛经、黄褐斑、更年期综合征等;

• 虚寒体质及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为手足冰冷、免疫低下、怕冷、腰膝酸软、面色暗淡、自汗、失眠等。



源:太原市迎泽区中心医院官微

校   对:兰   杰  王   乾

审   核:牛艺龙





迎泽发布
发布迎泽区委、区政府公众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惠民信息发布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