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市脉动丨文和友华北首店,穿越“钟楼街1990”

文摘   2025-01-28 19:00   山西  



走进钟楼街南仓巷,鳞次栉比的复古店招映入眼帘,仿佛走进了一个90年代的传送门,对新生代的95、00后来说,完全就是进入了一个异度空间,非常新奇。



步入钟楼街1990,立体空间很有复古设计感,是太原一座微型“城中城”。空间建筑面积6966㎡,从商铺到店招、灯光,力求还原90年代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立体超现实的空间设计和各种还原场景的打造,让穿越只在一瞬之间,前一秒还身处最繁华的市中心,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下一秒就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太原,杂乱的广告牌、昏暗斑驳的墙皮、霓虹灯牌、老式录音机……



街区共有四层,一楼还原街巷大排档的风格设计,几个档口都是太原知名的地道小食。上到二、三楼就可以看到高挑空的老街区缩影,四层复原了农家院落景观。拾级而上,移步换景,每一处都“暗藏玄机”,细节满满。




餐饮、商店、照相馆、便利店等业态巧妙地融入其中,共有近百家商铺,天龙超市、小巴黎、东方商店、钟百商店……光听名字就觉得怀旧。

钟楼街1990俨然是一个极富烟火气息的文化社区,每个视角都能成就一张好照片,每一个转弯都能看到有趣的标语,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前往打卡,体验老太原城的氛围和味道。



文和友起源于2011年,创始人文宾以一个小吃摊起家。这个初创摊位,以炸排骨、小龙虾、炸臭豆腐等地道长沙小吃为主,通过加入复古市井元素,营造出怀旧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这样的定位吸引了大量长沙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关注,使得文和友迅速从地方小吃摊成长为文化餐饮品牌。在广州和深圳,文和友已经成为了最难排队的地方之一,动辄网上排号几千上万。



钟楼街1990以其独特的“餐饮+文化体验”模式,内部场景围绕“城市记忆博物馆”与“人间繁华烟火气”两大主题,还原了老太原的风貌,通过“街、场、巷”巧妙布局,复刻了老太原柳巷、钟楼街、海子边、副食品市场、常青菜市场等90年代经典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太原的历史记忆与市井烟火气。



街区引入了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近百种,以湖南菜和小龙虾为主打菜系。据负责人介绍,这里的食材全部与总部用同样的供应链,从而保证口味正宗。

18000多个来自90年代的真实老物件,整理归类,重新建造,不只给人复古的感觉,更是那个年代的集中呈现。



曾经有一条叫五拐巷的小巷,在太原城中永远消失了,却在这里被复原。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抹去的印记,如今却出现在钟楼街1990。



作为华北首店,钟楼街1990落地钟楼街,是迎泽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提振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建设号召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钟楼街发展“首发经济”的应有之义。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每当国内外品牌在区域内首次开设门店、首次发布新品,总能吸引广泛关注、引发消费热潮,足见“首发经济”对消费市场的强大激励。



钟楼街以打造“三晋文化和现代消费相融合的国际名街”为定位,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空间的“首发经济”,城市与新消费品牌的相互成就,是钟楼街从网红到长红的底气。

钟楼街1990的引入,丰富了街区业态,还原了迎泽区商业文化历史风貌,构建了文旅消费新场景,充分体现了在地文化,凸显了集聚效应。



钟楼街1990负责人说:“迎泽区是千年府城的商脉所在,商肆文化源远流长。钟楼街1990浓缩一条街、一座城的记忆,通过高度还原的市井场景及丰富多样的本地美食,满足了游客体验‘老太原’生活的需求,从而打造一处文旅新名片,带动太原文旅发展。”



■  校 对丨兰   杰  王   乾

■  审 核丨牛艺龙



迎泽发布
发布迎泽区委、区政府公众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惠民信息发布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