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设备和连接线等都是辐射噪声的产生源。电子设备内部产生的辐射噪声如果未经处理,就会变成共模的传导噪声,从而对远距离的其它设备也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要弄清传导噪声的类型
周围的电子设备或多或少地都会成为辐射噪声的产生源。靠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确认这点。比如把便携收音机放到运行中的电脑或电视旁边,就会出现“吱吱”、“噼”的收信障碍。可以发现,即使是电池驱动的数码相机,也会变成辐射噪声的产生源。除了辐射噪声,还有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导的传导噪声。不过,传导噪声会通过具有天线性质的线缆变为辐射噪声,而反过来辐射噪声也会变成传导噪声。由于噪声是如此地自如变换、神出鬼没,因此电子设备不仅需要防止自身成为噪声源,还要防止外来噪声导致的故障,也就是需要具有免疫性(抗性)对策。这就是EMC的基本思路。
一般来说,传导噪声可由电容器的“旁路”流入地面,或由电阻、铁氧体磁芯、贴片磁珠等“吸收”,作为热量发散。传导噪声还有一种重要的应对方式。这便是利用电感器(线圈)的性质,将噪声电流“反射”的方式。电感器能顺利通行直流电,但对交流电的阻抗(交流的电阻)高,能妨碍其流动。不过,传导噪声有差模和共模两种传导方式(模式),需要根据其差别来采取对策。不弄清噪声类型的话,即使在电路中添加噪声对策元件,也可能反而会增大噪声。
愈发重要的共模噪声对策
差模是以信号线为去路、信号接地线(SG)为回路的传导模式。电路中的信号电流大部分是差模。
另一方面,共模则是去路和来路方向相同的传导模式。共模噪声因导线的阻抗不均衡而产生,在高频环境下会愈发显著。此外,共模噪声还会传导到地板和地面,形成巨大的循环后再返回,让远距离的电子设备也产生各种噪声故障。因此,数字设备不仅需要差模噪声对策,对共模噪声对策也很重视。
例如,USB、IEEE1394、HDMI、DisplayPort等高速接口,会将相位差180°的信号通过2根信号线(双绞线)来传导。这称为差动传导方式,能以极高速度通行数据。差动传导方式的特点是辐射噪声少,也不容易受到外部噪声的影响。不过,现实中的2根信号线的通信特性不均衡,因此类原因,共模噪声电流会产生,让线缆化作天线,将噪声辐射出去。因此,USB、IEEE1394、HDMI、DisplayPort等高速接口常采用共模滤波器,而其中就利用了扼流线圈的原理。
利用传导模式差异来巧妙分离噪声和信号
共模滤波器的构造是2个合体的扼流线圈。扼流线圈就是一个核心上缠有卷线的电子元件。卷线中有电流时,会产生磁通量,对急剧变化的电流造成阻碍效果(电感器的自我诱导作用)。所谓“扼流”(Choke)本来就是英文中扼制流动的意思。因为具有妨碍交流电流动的性质,所以称为扼流线圈。
这里的重点在于核心缠绕的2根导线的方向。共模滤波器的2根导线是以“相同方向”缠绕的,因此会发挥有趣的效果。
这样来看,信号电流将2根导线作为去路和来路,属于差模,在核心产生的磁通量是相反的,因此会抵消,允许信号电流顺畅流动。另一方面,共模噪声电流的方向相同,因此核心处的磁通量会合成,相互强化。结果是,妨碍作用变强,共模噪声电流被阻止。这便是共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小元件却有大效果。在高速、大容量的网络时代,共模滤波器正成为愈发重要的噪声对策元件。
推荐阅读
【关注】查看往期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