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村村民朱娟华家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喜“柿”。113年“高龄”的柿子树上,火红的柿子早已挂满枝头,预计产量有300-400斤。“今年柿子树迎来了大丰收,我们大家都特别开心,这棵果树树龄比较大了,产果基本上是一年多产,一年少产了。”朱娟华说,今年受到持续高温影响,柿子产量多,整体个头偏小。
在许村,家家户户都有“炝柿子”的传统制作方法,如何吃到美味的柿子,朱娟华家有一定的发言权。
朱娟华告诉报姐,刚采下的柿子需要经过人工脱涩,也就是俗称的“炝柿子”。不过“炝柿子”也有讲究,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脆柿子,还有一种吃软柿子。“柿子可不好拿捏,要取适量石灰水,把柿子放在缸里,每天都要搅拌两次,把柿子翻个身,差不多一周就可以吃了。”朱娟华80岁的母亲,每年都会用此方法制作脆柿子,“炝”完后削皮食用是脆甜的口感。
“石灰水浓度很难把控,柿子容易受损,我到现在还没学会。”朱娟华笑着说道,她惯用高度白酒擦拭柿子蒂头,再放上梨子或者苹果催熟,密封保存一周后,便可尝到柔软多汁的柿子。届时,朱娟华要拿着柿子去村里分上一圈,让大家沾沾喜“柿”。
报姐看到,朱娟华的这棵百年柿子树,大树树干笔直,树冠繁茂,生命力十足。据了解,这棵树高约8.3米,平均冠幅达7米。这几天,朱娟华已经陆续把树底部的柿子采摘完了,“树顶上的柿子太高了,没有办法采摘,我们年龄也大了不敢轻易爬上去。剩下的这些柿子,我们就打算喂养附近的鸟类,或者等待果子自动脱落。”
百年来,这棵大树扎根于此,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岁月变迁,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听家里的老人说起,这棵大树是当年在战火年代种下的,一方面是为了充饥,另一方面是为了有个好兆头。”朱娟华说,“世代下来,我们都特别珍惜这棵来之不易的大树,平日里,我们也会多加打理,等待来年的枝繁叶茂、柿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