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在激扬的鼓乐声中开场。国韵风华,鼓舞飞扬,一场精彩的鼓舞表演点燃了观众们热情,让长安老街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中。
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情感。近年来,海宁市积极打造“运河·长安”文化品牌IP,每年举办“春走大运、夏赛龙舟、秋赏花灯、冬逛年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年活动参与人数超120万人次。
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讲解员、长安运河文化社科志愿者吴盾分享运河的文化故事,为大家普及“长安”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一坝三闸两澳”的传奇水利原理。
在长安,潮运文化展示馆是这里有名的文化网红地,负责人方林峰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从小就在运河边长大的他,收藏了很多运河老照片。现场,潮运文化展示馆负责人、运河文化爱好者、长安运河文化社科志愿者方林峰为大家讲述了老照片里的运河故事,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长安的历史变迁。
活动还穿插了大运河社科知识问答环节,现场互动热烈。
有人在传承,有人在热爱,长安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运河文化社科志愿者。现场,六位运河文化社科志愿者代表受聘。他们中有运河文化土专家、大学生代表、青少年讲解员、本地运河文化传播者,对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情感,未来他们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传承、普及运河文化。
长安虹桥越剧团的演员们带来《情满运河》戏曲表演。剧团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常年在运河边的街心公园公益演出,年演出场次达百场,场场人气爆满。
现场还颁发了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社科志愿服务项目证书。2024年,海宁推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社科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推动运河古镇焕发新生,该项目也成功入选了浙江省社科联资助项目。未来,海宁市社科联及长安镇也将通过各类社科志愿服务以及文化活动,积极推动运河文化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宣传普及。
海宁长安有两所高校,近15000名学生。活动中,海宁市运河文化研究实践点成立。未来,海宁将全面加强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海宁校区)两所高校的校地合作、文化共建,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保护传承和创新运河文化的社科普及实践中来。
除了舞台演出,现场还有“万巳大集”潮社科运河集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居民游客们在这里品尝美食、挑选年货、体验传统习俗、参与社科问答,感受着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集市设置了【运河边的习俗】、【运河边的街景】、【运河边的美食】以及【运河边的人文】四个区块,让居民游客们能够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大运河边的过年氛围。
运河边的习俗区充满了年俗的乐趣。打年糕的现场,热气腾腾的糯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几位身强力壮的师傅手持木槌,有节奏地捶打着年糕,年糕随着敲打变得越来越软糯,寓意着来年生活步步高升。
投壶区更是热闹非凡,人们拿红沙袋,瞄准福笼,完成一次次“鸿运当投”。
“巳来运转”区,居民游客纷纷围上前,抽取新年的第一签。
拓福区则是一片喜庆的红色海洋,居民游客们手持拓印工具,在纸上拓出一个个“福”字,蕴意把“福运”带回家,让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运河边的美食区香气扑鼻,寓意满满。
宴球摊位前,热腾腾的宴球出炉,居民游客们品尝着这传统美食,寓意着团圆美满、家庭和睦;爆米花摊位前,随着“砰”一声巨响,香甜的爆米花瞬间弥漫在空气中;红彤彤的红美人柑橘堆成了小山,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
运河边的场景区块则巧妙地将运河边的场景融入其中。这里将“一坝三闸”“虹桥”等场景融入现场,设置了“运河知多少”社科知识互动区,居民游客积极互动获取运河年俗小礼物。
古色古香的老街、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被布置得喜气洋洋,游客们带着家人在这里拍摄一张红红火火的新年照,并现场打印带回家,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集市上,不仅有各种传统美食和年俗活动,还有非遗皮影、长安年宵花等特色展示。集市还设置了文明普法宣传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普及法律知识,倡导文明过节,祝愿大家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文明守法、“巳巳平安”。
运河泱泱,生生不息。大运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沿着大运河两岸,新的风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未来,长安将继续以运河文化为核心,打造集历史体验、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社科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区域,让运河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古韵老街搭配传统年俗市集
逛逛集市、看看戏文
买买年货、玩玩游戏
氛围拉满
在长安寺弄里
沉浸式体验“中国年味儿”
太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