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政务   2024-11-01 14:23   山东  

1



11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 )。介绍济宁市“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东利 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党组书记、局长 
辛 勇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开发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魏 鹏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甄 倩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王 帅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资福利科科长
主持人

李法丽 市直宣传系统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1


(会前观看宣传片)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要求,着力健全人才引育留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的活力动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施策引才,持续扩大青年人才增量。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济、来济创新创业。

1、紧扣产业布局引人才。面向19条核心产业链、重点企事业单位征集人才需求,集中发布博士(后)需求925个、产业紧缺人才需求7803个。绘制产业链引才图谱,加密开展“名校特招”等专场招聘活动52场,吸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来济就业。

2、突出乡情感召引人才。建立济宁籍大学生信息库,编制高校毕业生分布地图,聘任校园引才大使,开展“济燕归巢看家乡”“周四职通车”等就业体验活动,常态化定向推送就业人才政策和岗位信息,感召济宁籍人才返乡就业。

3、挖掘岗位资源引人才。深化HR服务专员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市县681名人社干部联系服务3408家重点企业,精准摸排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845场,解决企业人才和用工缺口2.2万个。今年以来,济宁市新引进青年人才4.1万人,其中博士188人。

二、产教融合育才,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大力实施“技能济宁”行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扩容提质。

1、创新技工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育技能人才,集团院校先后与太阳纸业等300余家优质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380余个,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集团。

2、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指导目录,开展港航物流、养老托育等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2.55万人次。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劳务机构等开办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产教契合度。

3、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以“办一场竞赛、兴一个工种”为目标,打造“技能状元”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为获奖选手晋升技能等级、推荐参评“技术能手”。去年以来,济宁市累计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320场,济宁市选手荣获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金牌。

三、做优服务留才,全力稳定人才规模总量。聚焦人才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在济宁有待遇、有荣誉、有机遇,推动人才队伍规模稳中有升。

1、强化人才薪酬激励。支持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自主评定高层次人才,自主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绩效工资倾斜等方式进行薪酬激励,目前已有267名高层次人才享受薪酬激励政策。

2、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开展企业工程师扩容提质行动,推行初级职称考核认定、民营企业中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级职称“举荐制”,今年以来济宁市新增企业工程师9752名。大力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自主评价备案企业达到619家,累计7.7万名技能人才通过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建设“人社·人才汇”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做优人才工程评选服务,今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博士后平台18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52人入选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科学合理用才,充分激发人才关键变量。聚焦发挥人才助推发展的关键变量作用,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引导人才参与科技创新。积极创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新组建博士后联盟服务团,开展博士后“揭榜领题”活动,引导博士后人才深度参与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200余项。

2、支持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精选乡村创新创业资源,招募“合伙人”返乡入乡创业,济宁市累计招募“合伙人”749人,落地项目567个。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175场,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推广技术项目881个。

3、鼓励人才自主创新创业。深化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出“人才贷”“信用贷”等贷款,今年以来已扶持4947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启动优质创业项目重点培育行动,为创业者提供精准化创业指导服务,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创业导师管理、创业服务“创业券”发放改革试点。

下一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聚焦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优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四篇文章”,推动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


博士后人才是目前青年高层次人才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力的人才力量,请问济宁市在发挥博士后作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辛 勇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开发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近年来,济宁市科学制定规划、加强载体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博士后工作管理和服务,济宁市设立博士后平台91家,实现了“2311”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和14县市区全域覆盖,有力助推了重点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围绕核心产业链,布局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组织专人深入全市19条核心产业链重点企业,宣讲博士后科研平台设立条件、设立程序,摸排企业设立意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接续培养形成梯队”的原则,建立博士后平台培育库,实施精准培育提升,今年以来帮助碳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5条核心产业链的6家企业新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端装备、生物制药等6条核心产业链的12家企业新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平台数量居全省第1位。
二、发挥平台作用,招引产业链急需高层次人才。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和平台项目质效提升计划,梳理全市博士后平台人才需求及支持政策清单,编制发布《济宁市博士后人才需求目录》,并利用“名校人才直通车”校地对接、校园招聘等活动积极向高校和人才进行推介,帮助企业拓宽引才渠道;开展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评估,聚焦博士后招收总人数、博士后招收结构等20个具体方面,以评促建提升平台运行质量。今年以来济宁市省级以上博士后平台招引博士后56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突破340人。
三、激发博士后创新活力,赋能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持续优化博士后人才服务,采取政策找人的形式为24名取得突出业绩的博士后发放“圣地人才一卡通”,提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解决博士后人才在济开展科研创新的后顾之忧。开展“才汇圣城 博引未来”博士后揭榜领题活动,支持企业依托博士后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博士后制度,已帮助设站单位培养技术骨干525名,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200余项。
今年以来,争取市内博士后平台入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15项,数量居全省第3位。


济宁日报记者


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企业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对推动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具体介绍一下济宁市在促进企业工程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魏 鹏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近年来,紧扣“制造强市”战略,济宁市实施了“壮大企业工程师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审服务精准培育企业工程师的十项措施,企业工程师队伍“量质”取得新提升。
一、实行用人单位自主评定人才。在济宁市范围内实施“初级职称考核认定”,经企业考核合格,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认定为初级职称,目前已认定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2万余名。在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山东荣信集团等9个园区和企业,推行工程技术中级职称自主评审,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制定职称评审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定工作。
二、推行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紧贴工程技术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打破以往“单一评审”模式,在建设工程、交通工程系列实行中级职称“以考代评”、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职称评审方式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积极性大幅提升,新增建设、交通工程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6万人,有力保障了相关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制定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实行中级职称“绿色通道”,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从业满一定年限,可直评中级职称;推行高级职称“举荐制”,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直评高级职称;开展技能人才“双贯通”,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可参加相应系列工程技术职称评审。目前已有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直评中高级职称,126名一线高技能人才贯通取得中高级职称。


济宁新闻网记者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问济宁市在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甄 倩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近年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服务济宁市发展大局,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技工教育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精准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有力服务了“制造强市”“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
一、打造系统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启动实施“技能济宁”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印发《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办法》《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形成了全链条的政策体系。
二、创新产教融合的技工教育模式。出台《关于支持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组建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型人才,趟出了一条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实现“校企、校地、校校”共赢发展,有关经验做法先后被省人社厅、人社部推广。
三、健全赛训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济宁市“技能状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市级赛70场以上。竞赛期间同步发布行业工种薪酬水平、用工需求情况、技能培训服务渠道等,力争实现“办一场竞赛、兴一个工种”,济宁市选手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2枚银牌、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2枚金牌。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紧扣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点单式”职业技能培训。
四、培育大师领衔的人才培养载体。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作用,每年从企业、技工院校中择优遴选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建立技工院校“导师工作室”,聘任企业高级技能人才担任技工教育集团院校客座教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4个,山东省技师工作站9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2个。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进行认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社会组织评价,今年以来,新增自主评价备案企业208家、社会评价机构1家,评出全省首位民营企业首席技师,评定高技能人才1万余名,有力壮大了济宁市高技能人才队伍。


东方圣城网记者


事业单位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和科研创新的高地,请问济宁市在支持事业单位人才开展科研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 帅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资福利科科长
近年来,济宁市持续深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助推了事业单位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创新实施薪酬激励,助力事业单位引才用才。在全省率先出台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秉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的理念,授权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按规定程序自主评定高层次人才、实施薪酬激励;实现了人才薪酬由职称、资历决定到用能力、业绩说话的根本性转变。政策实施以来,享受薪酬激励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攀升,已有267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绩效工资倾斜等薪酬激励方式,较大幅度提高了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为部门单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持。今年5月,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济宁市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工作。
二、扩大收益分配权限,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强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加快技术合同备案、提高间接经费比例、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力度等措施,在显著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同时,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多的收益分配权限;组织专门人员,对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事业单位,开展“点对点”政策解读指导,引导、鼓励科研人员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承接项目课题获得收入报酬,力求最大限度释放事业单位创新创造活力。2021年以来,累计为研发单位核定单列绩效工资总量865.89万元,用于54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为科研人员通过研发创新获得合理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


济宁发布
这里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很高兴认识你,这是我的名片,感谢惠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