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新生”青年论坛在南京举办

文摘   2024-12-10 17:22   江苏  


城市随时间不断发展演化,不同时期的城市建筑遗存积淀与拼贴在一起,形成复杂有机体。如何认识历史环境演变的年轮特征,又如何使其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问题。

2024年10月13日,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建筑再生工作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新生”青年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论坛邀请景泉、周苏宁、王亮、黄立、孔德钟、董亦楠等六位青年学者建筑师分享在历史环境中完成的城市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展现设计创作与历史资源的深刻关联。论坛同时也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既有建筑更新与再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景泉在题为《在地生长——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更新设计实践与思考》报告中指出,科学解决现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聚焦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的传承发展,将城市视作一个“有机体”,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关注城市的建设策略。以“在地生长”的设计哲学,基于场地,从生态、文化与人本的维度出发寻找思路,再用现代建筑的科技语言表达出来。在当下城市更新实践中,把厚植中华文化的本土设计理念嵌入到建筑创作当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方法。景泉结合案例,分享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用建筑之美传播中华文明,弘扬文化自信的设计实践思考。



米思建筑创始合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注册建筑师周苏宁在题为《风景的进化》的报告中认为,建筑作为一种连接器,它通过场地、空间、材料的变化,与城市、建筑遗存、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形成不同层面的对话和呼应。米思建筑在南京战斗机械厂区城市更新项目中通过唤醒厂区记忆来激发未来的潜力,从而恢复园区活力,项目在保留已有自然大树及植被的前提下,通过展露建筑中不同历史的切片、让建筑的变迁可以被阅读,让建筑重新回归城市、让建筑融入进化的自然当中。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王亮作题为《让行为自然发生——南京罗廊巷片区城市更新实践探索》报告。王亮认为,当下城市发展从增量市场逐渐转变为存量市场,“城市更新”成为热点话题,“激发城市活力”更是讨论的焦点。城市更新不是建筑、景观表象的粉饰,在解决老城区一系列硬性问题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活力才是根本。王亮以罗廊巷片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城市更新中结合区域特点,通过恰当的设计,让“人”自觉参与,让“行为”自然发生并产生碰撞,从而激发城市活力的可能性。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否则建筑工作室合伙人及主创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讲师黄立在题目为《秩序的生长——历史遗产地的设计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表示,面对不同的历史与自然环境,建筑的营建需要确立与场地相适应的秩序,从而进入到历史文脉中。在与周边环境持续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建筑逐步明晰其所呈现的状态。黄立在报告中以否则建筑(Office Off Course)完成的多个实践项目为例,提出了位于历史遗产地的当代建筑实践在空间营造、材料使用和结构建构等方面的诸多可能性。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有声建筑工作室合伙人及主创设计师孔德钟在题为《场所的层叠》的报告中认为,每一次建筑行为都是对既有环境的一种改写、嵌入与层叠。近年来,有声建筑工作室持续关注城市及乡村环境中的存量空间更新,试图在其中探讨场所记忆的转化、领域感的建立,以及时间空间维度的连续性等问题,以实现当代生活与场所文脉的层叠。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建筑师董亦楠在题为《历史作为一种参照》报告中认为,历史环境源于不同时期物质遗存和营造理念的叠加,生存其间的城市建筑更是如此,对其价值的识别和评估是保护再生设计的重要前提。董亦楠结合城市建筑工作室(UAL)近年来的众多实践案例,从地形、事件、结构、权属、生活等层面探寻设计参照,将当代实践置于历史环境的时空演变进程中。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韩冬青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丁沃沃在以上六位青年建筑师报告后均一一给予了精湛点评。

论坛结束时,丁沃沃表示,要保护好建筑遗产,就要赋予遗产有更高的现实价值,所以遗产的保护离不开设计,离不开建筑师。

韩冬青呼吁:长期以来,我们把个性和创新性当作衡量建筑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方面。建筑师专注于创作,慢慢有了对自己作品进行言说的方法,试图建立非常个人化的设计诠释语言。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表达设计思想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建筑师与社会的割裂,成为极小范围内流传的“黑话”。诠释语言流传范围小,既不利于思想的推广和技术的普及,也不利于让公众知晓建筑师在历史环境中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建筑师需要向大众言说,要让社会理解历史环境中建筑师工作的意义。我热切地期待大家推动专业内外的交流互动,用更通俗的社会语言去表达自己关于历史环境的看法,去呈现自己的设计理想和工作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的言说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共识,对历史环境下的设计事业就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


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建筑再生工作委员会

2024年12月9日





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扫码关注我们

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4月。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1名、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名、副理事长13名、常务理事59名、理事212名,监事1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