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rend 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汽车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步伐正面临多重挑战,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限制、电网规划的复杂性等因素。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全球公共充电桩的布建预计在2024年的增长率将显著下降至30%,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的60%增长率而言,呈现出大幅的下滑趋势。
在深入分析各主要市场的情况后,报告指出,中国依然保持其在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上的领先地位。据估计,至2024年底,中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360万座,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公共充电桩总数的近70%,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与此同时,韩国在公共充电桩建设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预测,韩国今年的充电桩数量将实现39%的年增长率,这一增长率在全球范围内位居首位。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韩国有望在2025年提前实现其设定的50万座公共充电桩的建设目标。
充电基础设施仍有短板
虽然从数据分析来看,我国在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同样存在增速放缓的情况。根据乘联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分析,2024年公桩年累计增量66.5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9%。同时,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首先,在充电桩的分布上,我国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态势。一线及沿海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因素,成为充电桩建设的重点区域。以广东省为例,其公共充电桩数量遥遥领先,约为65万座,是第二名浙江省的两倍,更是第十名北京市的五倍多。然而,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二三线城市,充电桩数量则相对较少,这种巨大的城市间差距使得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便捷性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观察单个城市,尽管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与日益增多的新能源汽车相比,仍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在一些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如部分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充电桩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加速度。这导致车主在寻找充电设施时面临极大困难,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除了分布问题,充电桩的运营和维护也存在一定问题。充电桩运营平台与厂家运维平台分开,导致故障处理不及时。当充电桩出现故障时,信息首先传递到充电运营商,而运营商又不是充电桩的制造商,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不仅影响了车主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导致充电桩的利用率下降。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有的新能源车主根据导航到达充电站位置时,发现充电桩已经损坏,无人运营。并且,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这也说明,充电桩不仅要建,还要维护。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充电桩分布问题,在大城市,新能源渗透率高,充电桩布局广。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充电桩布局相对较少,购买纯电汽车的用户难以享受到便捷的充电服务,这不仅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造成一定影响。”
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影响
充电桩建设的放缓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产生连锁反应,毕竟目前新能源汽车在里程方面还不够满足用户的长途出行,因此持续增设公共充电桩仍是解决里程焦虑的可行方案。同时,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数量和分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若充电桩建设步伐滞后,导致充电设施不足或布局不合理,消费者可能会因担忧充电不便而犹豫是否购买电动汽车,尤其是在充电设施相对匮乏的地区,这种顾虑更为突出。这不仅削弱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吸引力,还可能减缓其普及速度。
因此,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充电桩分布不均匀。这需要对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分布情况以及充电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度调研,明确充电桩的数量、位置及类型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布局规划,优先在充电需求大、使用频率高的区域,如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等布局充电设施,提高充电服务的可获取性和便利性。同时,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地区,适当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政策也是推动充电桩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村问题的年度政策文件)首次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刊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向互动和条件匹配分析,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助力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根据国家发改委预判,到2025年年底时,我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数量约为1200万台。
在王坤看来,政策的推动在基础设施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表明了要重点发展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建设,也强调了充电设施点位布局,随着更多政策的出台,将为充电桩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王坤进一步指出,技术创新与提升也是改善充电桩分布的关键。应推动各充电桩制造商和汽车厂商遵循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提高充电桩的兼容性,减少用户在充电时因接口不匹配而带来的不便。同时,加大对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此外,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本期编辑:孙琪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华夏时报视频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