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1997年首次评奖,奖项前身“全国中、短篇小说奖”自1980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开始即设立。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目录
第一届: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
第一届:江宛柳《没有掌声的征途》
第二届:梅 洁《西部的倾诉》
第三届:李春雷《宝山》
第三届:温亚军《驮水的日子》
第四届:邵 丽《明惠的圣诞》
第五届:李鸣生《震中在人心》
第五届:关仁山《感天动地》
第六届:胡学文《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第六届: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第七届: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
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哺乳期的女人》讲述了断桥镇一个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小男孩啃咬一个“哺乳期的女人”——惠嫂的乳房从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的故事。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笔触为我们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光彩照人的哺乳期的女人的形象。
小说获得1995-1996年《小说月报》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作者:毕飞宇
中国当代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先后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荣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西、日、韩等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首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没有掌声的征途》是著名新闻工作者江宛柳的所著报告文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
解放军某坦克旅旅长邬援军,在和平的岁月里自觉以战争环境的要求来训练和约束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既符合和平时期的军人也适应未来战争生活的军人,在“没有掌声的征途”上义无返顾地追求。
作者:江宛柳
高级记者,大校军衔。1970年入伍,先后任解放军报驻海军记者站记者、总后勤部记者站站长。
2008年9月,获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西部的倾诉》中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汉水大移民》节选文字《我的故乡在移民》。《汉水大移民》是作者以长达20年关注、撰写的中线调水移民三部曲之第三部。
作者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工程启动为叙事背景,以极富激情的笔墨,叙述了在这一工程中几十万移民,以及数万移民工作者如何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作者:梅洁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河北作协散文艺术委员会主任。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曾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作品被收入中学语文读本及大学文学教材。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本书以宝钢建设生产工程为中心,展示了这个庞大的创业人群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自我觉醒,自我成熟,自我壮大的过程。
作品气势宏大,视野宽阔,思想深邃,文笔精美,把宝钢惊天动地的创业经历,把钢铁与工业、钢铁与人类、钢铁与生活、钢铁与国家的内在关系揭示得惊心动魄,堪称当代纪实文学的一部史诗性的佳作。
作者:李春雷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被称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作者以不疾不徐的笔调,从容不迫地讲述了一个一头驴与一名士兵在驮水的过程中从对抗、较量到产生感情、依依不舍的故事,情节、人物都非常简单,但内涵却并不单薄,表现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温亚军
中国武警杂志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小说家》《小说界》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得者,并多次获得全军文艺新作品奖。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本书集中收录了邵丽近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佳作如《明惠的圣诞》《城外的小秋》《寂寞的汤丹》《北地爱情》等。
邵丽擅于描写平淡生活表象下,人心中被吹皱的一池春水,努力探索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地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由社会变迁和身份变化所带来的焦虑感。
作者:邵丽
当代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两百多万字。
长篇小说《我的生存质量》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震中在人心》是一部记述“5·12”汶川大地震的长篇摄影报告文学。
在破碎的山河之间,在遍野的废墟之上,在满目疮痍的灾难现场,李鸣生以一个出色作家的良知思考,用无声的爱关照人类的生命和心灵,更以敏锐的目光、睿智的思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洞察那场刻骨的灾难。
灾难过去,记忆犹存。
作者:李鸣生
1956年-2022年,曾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航天七部曲”等,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三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以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这一视角,深刻挖掘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中发人深省之处,比如政府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命个体的心理治疗干预,高科技救援手段等,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作者:关仁山
当代文学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与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
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乔丁出身农家,大学期间,家人四处借债也无力负担他的学费,导致乔丁走上歧路,未能毕业就身陷囹圄。
出狱后,为了活下去,乔丁受尽艰辛和屈辱。“凤凰女孩”的出现,改变了乔丁的人生,从此二人行走江湖,以偷盗富人为生。几年之后,乔丁回家乡见到父母之后,想收手开店,过正常日子。“凤凰女孩”不肯,结果最后一次攀越失足坠楼。
乔丁结婚了,孩子懂事,妻子温顺,岳父平和,岳母智慧,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有一天乔丁行窃进入一间屋子,偶遇婚外情的岳母。
平静被打破了,当秘密被揭开时,人性会发出光芒,还是会沉入无边的黑暗?
作者:胡学文
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曾获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高晓声文学奖、孙犁文学奖等。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本书内容涵盖徐则臣的两大写作脉络:“北京”和“花街”。“北京”依然是作者始终探索的年轻人的奋斗主题。“花街”则回到家乡,呈现出很多古老文化的趣味和特点,是目前市面上非常好地呈现出徐则臣短篇小说风貌的作品集。
作者:徐则臣
当代作家、小说家,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写了一个乡下女孩在城市跌宕起伏的人生,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
石一枫戏谑地讲述陈金芳的暴富,却并没有因此糟践这个人物。相反,他指出了这个人物的可怜之处。陈金芳“只是想活得有点儿人样”,这是一个很浅显的生存哲学,或许也是最大众化的生存哲学。但这个社会不断变着花样提供“人样”的标准,陈金芳就是被社会的标准不断地推搡着止不住脚步,她不清楚自己该是什么“人样”,终于失去了自我。
作者:石一枫
当代作家,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原创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节节最爱声光电》等,译作有《猜火车》等,荣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其自身质量表明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血脉相连,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奉献的精神。
【END】
编辑丨李玲莉
初审丨廖凛峰
终审丨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