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毫无疑问是2024年科技圈的主角,在过去一年里仅在国内市场,文小言、豆包、Kimi等AI产品的活跃用户规模,加起来都快赶上抖音了。那么大家到底在用AI干什么呢?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百度通过年度AI提示词“答案”给出了回答。
百度方面表示,年度AI提示词反映了一年来用户对于AI的依赖和期待,以及AI在社会情绪和个人困惑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他们强调,AI将继续作为人类的伙伴,共同探索未知领域和创造新的可能性。
随着2024年的结束,“答案”这个年度AI提示词不仅百度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
为什么最受大家欢迎的提示词是“答案”?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下基于大模型的AI产品虽然在能力上相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易上手、难精通”的情况并没有改变。从ChatGPT到豆包、从文小言到Kimi,它们的UI/UX尽管已经很亲民,并且得益于大语言模型出色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无论用户输入什么内容往往都能得到反馈。
但问题在于,浮光掠影般体验AI与真正用AI来解决问题其实是两回事。一般人不经过系统学习、根本无法触碰到AI的能力边界,这也是相关厂商从未明言的事实。现阶段的大模型还不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甚至当下的AI Agent(AI智能体)也只是半自动、并非具备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AI程序。
简而言之,现在的AI还没有达到傻瓜化的地步,以至于需要用提示词(Prompt)来引导输出内容。一个模糊的输入就会得到笼统的回应,而想要获取精准、有价值的内容,自然就需要高质量的提示词。按照百度集团副总裁、搜索平台负责人肖阳的话来说,就是提示词=任务+角色+上下文背景+细节补充。
在不做提示词优化的情况下,大模型给出的答案往往会较为全面、中规中矩,但经过优化后答案的质量则会显著提升。然而使用提示词来优化AI的输出是有技巧的,所以教人如何用AI就有了市场,这也是为什么“AI教父”李一舟等在网络上卖AI课的人会层出不穷的原因。
普通用户很难用文小言、豆包进行代码生成、视觉推理、图片绘制等进阶操作,所以将大模型作为百科全书,反而是在有限条件下发挥其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此次百度公布年度AI提示词的海报中,类似“答案”、“为什么”、“是什么”、“帮我”和“怎么”这样的词汇高频出现,就从侧面给出了大厂扎堆做AI搜索的理由。
既然用户在使用大模型的时候往往是为寻求“答案”,那么做AI驱动的搜索引擎就是对症下药,这也是为什么在2024年秋季,各路参与者争相入局AI搜索赛道的原因。毕竟随着用户搜索行为的多元化,传统搜索引擎的用户也开始逐渐流失,比如新一代网民在微博发现热点新闻、在抖音寻求网络潮流、在小红书寻找经验攻略。
但即便如此,传统搜索引擎也依旧稳坐钓鱼台,毕竟相比其他互联网产品,搜索引擎的长板足够长,发现、并筛选信息的能力其他产品还无法媲美。虽然诸如腾讯的微信、字节跳动的抖音都曾尝试做过搜索产品,可到头来还是没能动摇百度搜索。
尽管在过去二十年间,想要成为“Google killer”、“百度杀手”的搜索引擎厂商可谓是一茬接着一茬,可谷歌和百度在这个领域的江湖地位从未被动摇。究其原因,是挑战者都没能跳出雅虎当年为搜索引擎划定的框架,而百度和谷歌积累的算法、数据,也使得两者在传统搜索引擎领域的护城河深不可测。
然而,AI搜索就彻底换了玩法。基于大模型的AI搜索,是将传统搜索的内容索引技术与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和文本转换能力结合,让用户不再需要在搜索结果里寻找所需的信息,AI会通过自然对话的方式来代替用户思考,从而跳过搜索、直接给出信息。
现阶段的AI搜索就属于典型的AI智能体,能够基于用户的需求采取行动。如今,市面上的AI搜索产品会从一堆备选网页中汲取关键内容,网页则只是参考文献,它最终输出的内容其实是在学习了参考文献之后,所总结出的摘要。显而易见,相比传统搜索引擎,AI搜索这种将知识嚼碎、并去粗取精的模式,更适合当下的网民。
不仅如此,AI搜索还能在直接回答用户的问题之余,延伸出主动回答、主动思考其他相关因素,实现“忧他人之所忧”的效果。事实上,百度也早已押注AI搜索。2024年9月初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百度方面宣布文心一言App升级,不仅改名“文小言”,定位也明确为“新搜索”智能助手。
对于百度而言,宣布2024年度AI提示词是“答案”,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自我实现预言”,也喻示着在2025年,他们会将AI搜索作为重中之重。毕竟AI搜索有望成为首个商业化落地的C端超级应用,如今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不光是360的纳米搜索、天工AI搜索、秘塔AI搜索、知乎直答等纯粹的AI搜索产品,阿里通义、字节豆包、腾讯元宝、月之暗面Kimi、智谱清言等智能助手,也都将AI搜索作为了核心功能。当国内市场的AI搜索赛道变得愈发拥挤,大家都奔着分食搜索引擎这一市场的蛋糕而来,自然也就由不得百度掉以轻心了。
REDMI Turbo 4发布:除了高性能、还是”国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