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昆仑山脚下群众的“健康梦”

政务   2025-01-05 19:51   新疆  


托起昆仑脚下群众的“健康梦”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援建昆玉市人民医院纪略


近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接到来自昆仑山脚下,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发来的感谢信。

“数千里书翰,情真意切。感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师市总医院)多年来帮扶援建,使昆玉市人民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一个小小的师门诊部和团场分院,建设成为兵团第十四师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持续守护当地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唱响了进军荒漠绿洲卫生健康事业的时代赞歌......"


创业艰难百战多



昆玉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常年风沙频繁,自然条件恶劣。它是一座在荒滩上诞生的年轻城市,这里不仅是自然条件的荒漠,也是医疗资源的荒漠。

2017年10月,时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的刘加明被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组织部及医院党委派往第十四师昆玉市工作,组建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由此,他也成为昆玉市人民医院首任院长。

刘加明上任之初,看到的是医院软硬件薄弱、人才匮乏,只有内科和外科,甚至外科的患者大多也只能在急诊看病。刘加明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像盖好房子,要打好基础、搭好框架一样,这个过程很艰难,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心力,但这更激发了我们的斗志。”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带领同事完成了医院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组织框架、人员岗位设置、制度建设、员工培训、硬件设备采购、部分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改造、医院文化建设等诸多工作。

援建一年的肾病内科专家,曾担任该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的李旭回忆道:“条件很艰苦,筹备建设的大量行政管理工作都要亲力亲为,我们回到住地,倒头便睡着了。”

2018年10月,李旭作为该院开院运营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见证了昆玉市人民医院的开院庆典。

2019年3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龙文主任身负使命,继任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第二任院长。


经过1年零三个月的努力,龙文带领全院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建立综合病区、设置临床床位、整章建制、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诊疗能力。同时,龙文凭借多年疫情防控经验,加快建设了昆玉市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为十四师抗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期间,建设方便群众的门诊手术室,建立并完善手术室相关制度、医疗流程和应急预案。除常规诊疗外,该院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也在加强。急诊科曾多次救治了心脏骤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并完成该院首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首例剖宫产手术等。

此外,把视角触及该院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上,搭建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框架、实施自助服务项目,经努力,使连队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成为兵团示范点。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前往甘肃医学院、兰州医科大学,通过各种招聘途径,招揽人才。这一年,全院职工由120人增至近200人。

身为该院主要管理者和医者的龙文,还成功挽救了首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小姑娘。当地很多医生没有见过此类病例。抢救成功的第二天,龙文在示教查房中,专门讲解了该病的诊治要点。


后续的建设和发展,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持续委派多名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各学科领军人才担任昆玉市人民医院院长,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有力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自2017年10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与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十年的对口帮扶协议,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全面展开、持续推进。

与此同时,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抽调精兵强将和技术骨干前往昆玉市组建医院,拉开了医疗帮扶工作序幕。

2022年3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召开深度帮扶昆玉市人民医院专题会议,决定派出普外科、麻醉科、中医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等6个专科的7名骨干医生及1名管理人员开展对口帮扶昆玉市人民医院建设。这也是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派出的第10批对口帮扶十四师医疗队,也是覆盖专业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批。

去年以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又开启了两地医疗援助与合作的新篇章。


去年春夏,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何斌率领一支集医疗、麻醉、护理等学科的专家团队抵达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成功在当地开展了“何斌名医工作室”揭牌后的首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何斌表示:“通过帮扶、共建等形式,远程协助互联互通,落实专科联动、协同发展的协作机制,全力为昆玉市人民医院骨科科研提供借鉴,以此带动昆玉市人民医院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随即,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先后有4名学科技术骨干进驻昆玉市人民医院。

初来乍到的病理科专家王新华,看到的是科室显微镜尘封已久,从未进行过独立病理诊断的状况。

于是,王新华便从零教起,从显微镜使用到《病理学》课件,再到各类标本取材、细胞学诊断等,逐步提升科室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科室人员逐渐掌握了标本取材和细胞学TCT诊断,为科室的病理诊断及诊断的准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麻醉专家马万林援建担任该院麻醉科主任。通过全面梳理科室现状,着手进行制度修订和绩效调整,为科室注入生机与活力。修正了科室绩效分配制度、带教、值班等多项制度,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科室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在教学科研方面,通过开设麻醉复苏室,设立了麻醉护士单人单管毒麻药品制度,并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高流量吸氧下全身麻醉诱导等。同时,他主持开展无痛分娩技术、喉罩下全身麻醉技术、桡动脉穿刺下动脉血压监测技术、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技术。并完善门诊无痛胃肠镜麻醉制度,设立疼痛科。他还积极组织院级和科内教学讲课,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放射科主治医师徐瑞辰,组织开展了多项CT新技术,如头颈部CTA、头部CT增强、冠脉CTA、肺血管CTPA、左心房CT造影、肺部CT增强、全腹部CT增强等,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准确依据。其中,影像科还成功开展了首例双下肢CTA检查,让各族患者得到便捷及时的治疗。

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帅,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保障了院内外各类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同时,他注重教学科研,组织科室医师业务学习、疑难危重讨论和应急演练等,指导科室申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术”2项新技术。

多年来,100余名来自八师石河子市的援建专家,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通过手把手的坐诊带教、示教查房、手术示范,开展新手术、新项目,在填补诸多临床技术空白,实现诸多“零的突破”的同时,将“输血”转变为“造血”,不断历练和培养着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疆专家的助力驰援



2017年以来,中组部援疆博士团和对口援疆的辽宁医学专家一起,源源不断地数千里驰援昆玉市人民医院,成果卓著。

这一批批援疆博士、专家,把新疆兵团作为“第二故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所长,抓管理、强学科、传技术、重学术、带团队,勇于探索,倾力实践,使南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北京、山东、辽宁知名专家快速而精准的高水平诊疗,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好评。


第24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倪寿翔,去年多次前往昆玉市人民医院进行义诊、讲学、手术带教等活动。一次义诊中,倪寿翔看到瘦弱的小患者祖丽米热患“斗眼”,看东西常常伴随着重影的现象,已无法正常上学。倪寿翔深知,视物重影的痛苦和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

倪寿翔成功地为祖丽米热实施了手术。去年秋天,倪寿翔又再次专程去南疆看望了小姑娘。

去年春去秋来,来自辽宁的援疆中医专家团先后多次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昆玉市人民医院帮扶驰援。

义诊现场,各民族群众聚集在一起,自觉排起长队等待就医的朴实场景,深深感染并激励着这批援疆专家们。虽隔着语言沟通的障碍,但中医专家们依然热情不减地用中医适宜技术,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病痛以及普及宣传中医文化、养生保健知识。

截至目前,已有10余批中组部援疆博士团和辽宁援疆专家团助力驰援昆玉市人民医院。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高质量就医体验,各族患者脸上洋溢着春风扑面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昆玉市人民医院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内、外、妇、儿、中医、急诊、精神科等9个病区,开放床位达300张、年出院患者达6000余人次的师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疗技术、综合服务能力逐年提升。从只能诊治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提升到现今可以开展三四级手术350余例,累计开展医疗新技术50余项。门诊科室从单一的综合门急诊,扩展为内、外、妇、儿、急诊、骨科、眼科、心理睡眠等8个专科门诊,年门诊量达到8万余人次。

显著的援建成效,落地生根在各族患者心里。援建帮扶的足迹,在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

岁序更替,华章重启。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雄伟表示:“我们将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让各项惠民利民措施在当地落地生根,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讯员 康晓东 陈世江 李佳瑞)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编辑:吴红燕‍‍‍

编审:焦亚峰  刘伟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shzrmtzx@163.com

石河子零距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219906 介绍石河子,我最全面;说明石河子,我最深刻;解读石河子,我最权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