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成效,立体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党委宣传部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面面观”系列报道,集中宣传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紧扣建设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定位,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学校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在学校顶层规划中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党政领导主抓本科教育教学,全体教师以本科教育教学为先,教学资源配置优先,教学条件保障充足。学校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打造“无创新、不南邮”的质量文化特色,通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十大工程等,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
学校将“学为中心、成人成才、追求卓越”质保理念根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优化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全员参与的质保责任框架,明确质保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管理,确立以生为本的质保体系,有效提升全校师生“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认同,逐步形成“无创新、不南邮”的质量文化特色。
坚守质量内核,擦亮质量文化鲜明底色。1990年代初,学校提出“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2015年被写入学校章程。2008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质量立校”战略,2013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构建质量保障体系”,2018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强化育人质量保障”,2023年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2023年获“全国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案例”。
南邮荣获“全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秀范例”一等奖和“首批全国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案例”
深化质量共识,坚持质量文化价值追求。学校注重质量标准的优化与落实,以质量标准为引领,持续推动自省、自律的质量文化融入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评价等各环节。2014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总结暨改革研讨会,凝聚全校师生教育理念共识。2019年召开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为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明确标准。2022至2023年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2024年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总结暨创新文化建设推进大会,不断推动各教学环节践行质量标准。
南邮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总结暨创新文化建设推进大会
强化质量建设,激发质量文化内生动力。持续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文化建设等六项重点举措为抓手,实施质量文化建设工程等质量提升十大工程。推行“学在南邮、研在南邮、创新在南邮”学风建设提升工程,构建六大导学学习管理与保障体系。持续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师生荣誉体系,激发教师潜心教学和学生刻苦学习的内生动力,推动“学、教、管”各主体明确质量保障责任,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学校始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开始实施一流本科教学,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十四五”期间探索一流多元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党委高度重视,在学校顶层规划中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质量文化建设,优化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和教学、科研考核实施细则,关注教书育人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将质量文化体现在日常平常,彰显以本科教学为核心的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效。通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十大工程等,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坚持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定期举办“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学生座谈会”“书记校长教师座谈会”等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十大工程
学校召开“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学生座谈会
学校举行2024届毕业生书记校长午餐会
优布局提质效,持续深化“四新”专业内涵建设。坚持走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依托学校电子信息特色,主动布局建设集成电路、柔性电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交叉学科,成立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推动优势专业凝练新特色,改造传统专业适应新发展。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7个国家和社会紧缺专业。未来信息学科交叉中心获批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占比51.9%),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4个(专业占比26.9%,覆盖本科生48.7%)。
南邮20个学科上榜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强特色重交叉,不断推进信息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将新工科背景的学科前沿技术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推进优势课程建精建强,推动学科成果持续转化为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课程资源。紧扣“新工科”“新文科”及交叉融合,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础训练、综合拓展、自主研创”三层次和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两链互通的信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3个特色课程群,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等84门学科前沿课程,优化80余门传统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
抓培育夯基础,多措并举激励教师教研教改创新。出台《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将教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学校位列 2012—2020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榜第41名,省属高校第2名。
注重顶层设计,探索多模式教学新路径。服务国家数字化战略,推进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教育教学全过程,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覆盖“资源-平台-技术-应用-评价”的信息化全链条体系,探索南邮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转型路径。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深化教育教学变革,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改革。
加强条件建设,培育数字化教学新环境。建设融创共享教学空间、翻转课堂教室、常态化录播教室、远程智慧线上线下融合实验室等各类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中心。240余间教室实现“雨课堂”“同步课堂”等智慧教学软件全覆盖。上线“云上南邮”系统,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探索数字南邮、智慧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远程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深入交流互动和课堂教学改革。90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对外开课,6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国际平台对外开课,《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新一代无线通信虚拟仿真》等课程被哈工大、国科大等近200所高校,600余万名学生选用,在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混合式教学新范式。学校大力推进在线教育和混合式教学,自2022级起所有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混合式教学必修核心课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擎,全力打造数字课堂,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远程互动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将“雨课堂”等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智助教、以智促教。自主研发“远程智慧实验系统”,打造全时空实验新模式,入选首批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协同建设项目。先后获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加强科学规划,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设立教材建设委员会,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指导和统筹全校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实行校、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管理制度。修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落实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凡用必审”。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国家一类出版社共建教材研究基地,设立新形态教材建设专项,有组织地开展新形态和精品教材研究。近五年出版各类优秀教材100余本,其中《信号与系统分析》入选2024年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联盟数字教材典型案例(江苏仅2部)。
南邮坚持以本为本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持续对标一流、卓越教学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人才水平
来源 |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评建办
整理 | 毕莹莹 徐羿湫
封面 | 王星宇
编辑 | 蒋依扬
校对 | 饶清强
责编 | 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