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1979年的“战斗英雄”,回家乡当农民,退伍时大尉军衔

文化   2024-11-12 18:08   江苏  

1979年2月17日凌晨的战场,雾气浓重,视野模糊。年轻的泰族战士黄明方,和其他士兵一起在莱州省边境的800高地上守卫着战壕。他本应在地堡里休息,但却因为不安的预感辗转反侧。忽然间,一阵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中国军队的突袭开始了。他的排长在战斗中迅速倒下,作为副班长的黄明方立即接过指挥,全神贯注地指挥战友们迎战。他指挥着60迫击炮组,顽强抵抗中国军队的轮番冲击。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浸透了泥土,而他依然坚守阵地,用60发炮弹击退了六次冲锋。此时此刻,这个年轻的战士,不仅是在为国家而战,更是在为自己战斗。

在被围困的那几天里,黄明方凭借自己多样化的战斗技巧,充分利用各种武器迷惑敌军。他不仅仅使用AK步枪,还拿起火箭筒向敌方射击,甚至在关键时刻利用头盔和衬衫做成假人,成功地迷惑了敌军。在枪林弹雨中,他灵活地在战壕中移动,让对方误以为他身后还有大量援军。敌军的士兵们犹豫不前,给了他更多时间去反击。尽管耳膜被震破,身体因连续作战而疲惫不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心想着如何把身边的两名重伤战友带出战场。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黄明方选择了深夜突围。他打出了最后一发火箭弹,趁着夜幕的掩护,带着两名受伤的战友沿着秘密小路撤退。在漆黑的山林中,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进,几乎不敢发出任何声音。靠着山林中的木薯和野果充饥,黄明方艰难地支撑着自己和战友们,直到第五天,他们才终于与部队汇合。这场突围不仅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也让他在战友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明方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他在战斗中的勇敢,还在于他对同伴的深厚情谊。他曾是普通的年轻人,和许多泰族青年一样带着简单的愿望走入军营,却在战火中快速成长。荣誉和称号在战斗的烽火中变得遥远,真正让他坚持的是战友情和对家乡的责任感。当身边的战友倒下时,他没有畏惧;当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时,他冷静自若。1979年的战斗结束后,黄明方被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这是越南军人中的至高荣誉。但在这荣耀背后,是他失去的战友、伤痕累累的身体,以及心灵深处的痛苦。

然而,与其他许多英勇战士不同的是,黄明方在退役后并没有继续选择在军中发展。1998年,他以大尉军衔光荣退伍,回到家乡,过上了农民的生活。曾经的英雄,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土地,种田、养殖,重拾平凡的生活。这一选择或许让人难以理解,但对于黄明方来说,和平生活是经历战火洗礼后的最大渴望。那些在战场上的日子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铭刻在记忆深处,但对未来的生活,他选择了与土地相伴。这种回归平凡的选择,正是他对生命、对和平最朴实的珍惜。

许多战士在战后回到农村,这一现象在当时的越南十分普遍。越南在长期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量人力,军队中涌现出许多像黄明方一样的英雄,他们大多数最终选择返乡,继续家庭的农活。作为一名曾经的“战斗英雄”,黄明方在生活中显得谦逊平和,不炫耀自己的功勋,只是静静地耕耘自己的田地,抚育家人。这种转变让人们看到了英雄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也渴望平凡,渴望安宁,渴望一个稳定的生活。

对于越南来说,战后的恢复和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返乡的军人正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带着战场上积累的毅力和韧性,成为家乡重建的中坚力量。黄明方不仅仅是一名英雄,更是和平年代中默默耕耘的农民,用双手建设家园。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也代表了那个年代一代人的共同愿望:远离战火,追求安宁,守护家园。

如今,黄明方的故事在越南被许多人传颂,成为战斗英雄和平凡生活交织的典型代表。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哟


铁嘴大强子
专注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每天为你带来那些不为人知的战争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