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贵州年轻县长硬刚王健林,要求留下5亿利润,现在如何了?

文化   2024-11-19 19:58   江苏  

2014年的贵州丹寨,万达集团投资会议上气氛剑拔弩张。32岁的县长徐刘蔚面对商业巨头王健林,提出了一个看似“无理”的要求:“第一年的5亿元利润,必须全部留在丹寨,用作扶贫基金。” 王健林一时语塞,随后语气讽刺:“你想要钱,还不如我每年直接给你们5个亿,让你们随便分了。”

年少气盛的徐刘蔚并未被这番话激怒。他用坚定的声音回应:“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丹寨的未来。”话语刚落,会议室里陷入沉寂,没人想到这个年轻干部竟敢与王健林据理力争。这场针锋相对的谈判,不仅成为丹寨县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让徐刘蔚的名字从此被记住。

初生牛犊的背后

1982年出生的徐刘蔚来自湖北红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毅然选择到贵州基层工作。他的职业生涯从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开始,凭借踏实肯干的作风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012年,年仅30岁的徐刘蔚调任丹寨县副县长,两年后成为县长。丹寨县彼时是一片典型的贫困之地,缺少支柱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然而,徐刘蔚从未退缩。他深知,仅靠常规手段难以改变现状,唯有大胆创新才能打破困局。

王健林的质疑与年轻县长的决心

王健林之所以在投资会议上展现出不悦,原因不难理解。作为商界大佬,他的每一笔投资都以回报为导向,而丹寨县的条件显然并不具备令人满意的基础设施或消费潜力。

但徐刘蔚的坚持背后有着清晰的规划。他看重的并不仅是眼前的资金流入,而是将这笔资金用作启动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资源进入。面对王健林的疑问,他坦言:“我们不是想捞一笔,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本。”

这番话让王健林一时无话可说。在之后的讨论中,他逐渐被徐刘蔚的真诚和长远眼光打动,最终同意将首年利润5亿元留在丹寨,用于扶贫基金的建设。

五年的奇迹

五年后,丹寨县已完全摆脱了昔日贫困的阴影。万达集团的旅游小镇项目落地后,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极大提升了丹寨的经济活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万达的带动效应使丹寨形成了以旅游为核心的多元产业链。无论是特色民宿、地方特产,还是文旅活动,都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那些曾经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丹寨县成功脱贫的背后,少不了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的身影。但正是徐刘蔚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为这一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刘蔚的下一步

在丹寨取得显著成就后,徐刘蔚的能力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他先后被提拔为毕节市副市长、贵州省文旅厅副厅长。如今,他已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年仅42岁,仕途光明。

许多人好奇,这位年轻干部究竟凭借什么在仕途中屡屡突破?从他的职业经历来看,有几点显而易见。

一是敢于直面挑战。 从与王健林的谈判到推动项目落地,他始终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信任,敢于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

二是具备长远眼光。 他并未局限于扶贫项目的短期成果,而是注重通过基础建设和产业升级,为丹寨的未来奠定持久发展的动力。

三是对百姓有深厚的情感。 徐刘蔚的每一项决策,都以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而不是为追求个人政绩。

新一代领导者的启示

徐刘蔚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记录,更为当下的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启发。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打开局面?如何在各方利益中找到平衡点?他的经历或许能为更多地方提供借鉴。

十年前的那场谈判改变了丹寨的命运,也让一个年轻县长走上了更大的舞台。而他带给世人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的成功,而是为更多人带来了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可能性。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在+在看】哟


铁嘴大强子
专注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每天为你带来那些不为人知的战争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