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合肥长大了!

时事   2024-10-08 07:51   安徽  

出身贫寒,不被同行的小伙伴看好,偶尔还会被奚落几句,但依靠自身努力和外部机遇,一路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翻盘。


这一幕,既像是微短剧中男主角的逆袭之路,又像是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


只不过,剧中男主角走上人生巅峰只花了几分钟,一座城市的成长可能要用上足足几十年。


75年前,有一座县城,叫合肥;75年后,有一种城市,叫合肥。

合肥城市风光。李中蒙 摄(安徽图片网)



01

“被看见”的漫长


二胖,霸都,赌城……一个个来自民间的命名游戏,让合肥这座城市变得生动立体。


是调侃,是戏谑,是恨铁不成钢?不管怎样,这些最后都被合肥愉快地“笑纳”了,反而变成了城市前进的动力。


一如既往,合肥就是这样的包容。


“二胖”源于先天,“霸都”可以说是精气神,“赌城”就是实打实的拼搏了。


城市绰号的一步步演变,合肥应该感到庆幸,他们不再是“小透明”,所有的努力与付出终于被看见。


晨曦中的合肥。梁文礼 摄(安徽图片网)


“被看见”,向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或许,也没有谁比合肥人,更明白其中的漫长与艰辛。

5平方公里,5万人口,5条马路,5盏路灯,5个铁匠铺。这几个“5”,常被用来形容解放之初的合肥。长期以来,合肥也就是一座县城的建制。

如果说“5”只是一个虚数,那么档案记载和文学描述就更具体一些。所谓5平方公里,也就是指环城路以内的老城区了。

关于工业,解放前合肥只有20多家小加工厂和手工作坊,机械设备仅有一台四尺车床,年产值80多万元。

文学作品曾这样描写1949年1月解放军入城时的情形:“入夜时分,依稀听见南淝河边铁匠铺里锤子的叮当声。”

1949年,合肥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从威武门(今大东门)入城。


当然,合肥从来也不会讳言这些过往。

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怀着对未来的希冀,合肥人捋起袖子建起了自己的城市。

1952年合肥被确定为安徽省会。此后,又开始了省会之争。

命运的齿轮终于眷顾了这座毫无存在感的城市。“合肥不错,为皖之中……”1958年,毛主席视察合肥,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的地位再无争议。

此时的合肥,就像一匹黑马,蓄势待发,静等时机。

改革开放以后,合肥进入快速成长期:1978年,跨入10亿元;1994年,超过100亿元;2006年,跻身1000亿元;2015年,突破5000亿元;2020年,迈入万亿元。

十亿、百亿、千亿、五千亿、万亿,16年、12年、9年、5年……目标越来越大,进度条越来越快。

1989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同步辐射装置——合肥光源在合肥建成并调试出光。


经济总量全国城市排名,合肥也由当初的百名开外,进入到如今的20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经济增幅位居全国26个万亿城市首位。

或许,数据还是过于抽象,不容易被感知,但是,肉眼可见,这座城市的确是在快速成长。

合肥长大了。从环城、滨湖到环湖,市域面积达到1.14万平方公里。人口上千万,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往来其中,合肥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

合肥长高了。市内交通,高架、地铁纵横交错,从市区向县城延伸;对外交通,高速、高铁四通八达,新的交通枢纽逐渐成形。以合肥为圆心,以两小时车程为半径,可以覆盖中国约35%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

合肥长得更壮实了。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为皖之中”的合肥,正在无限拓展她的价值与优势,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切,都是在75年之间完成。合肥,还是当年那个合肥吗?

巢湖沿岸风光。王华光 摄(安徽图片网)



02

栽树、浇水,栽树、浇水


合肥近期发展口号是什么?

这些年,合肥发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地不少媒体朋友来肥采访交流时,都会下意识提出这一问题,希望以此观察合肥最新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其实,对合肥稍有了解的人可能会发现,这座城市并没有什么喊得震天响的口号。

城市口号一个接一个,短期内可以不断刺激市民的热情与期待。只不过,如果频频提出新的口号,就会打破一座城市已有的发展逻辑,也会让既定的发展战略变得支离破碎。

短跑看爆发力,唯快不破;长跑考验的是耐力,坚持到最后才能胜利。一座城市的发展,往往更需要长远规划和接续努力。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从表面看,这句话显得有些宏大叙事,但用于形容合肥的发展逻辑,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流光溢彩立交桥。杨国太 摄(安徽图片网)

解放之初的合肥,是一座缺乏资源禀赋的城市。

无工不富。1953年,合肥确立了“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的总体战略构想。上海56家企业内迁,合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合肥工业实现“从无到有”。

当然,此时的合肥依然没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直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科大南迁,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落户,合肥历史由此改写。

合肥人还没想到,以此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将重新定义合肥的资源禀赋,并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名片。

创新是第一资源。不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乃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始终围绕创新持续做加法、做乘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址合肥。

十年磨一剑。创新贯穿了合肥发展全过程,从来没有改弦更张。

“前人栽树,后人浇水。”坊间,经常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合肥近年来的发展路径。栽树、浇水,栽树、浇水……正是这样的接续奋斗,一颗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最终繁衍出一片茂密森林。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13个大科学装置,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区域唯一;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组建新型研发机构59家……

这些年,关于合肥科技创新的专业术语层出不穷,让这座城市的气质充盈着时尚与前沿的味道。

正在开展物理实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时间会更新,技术会迭代,但理念会长存,合肥走过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心怀国之大者,合肥逐渐在一个个国家发展战略中担纲承梁,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因为科技创新,合肥崭露头角;因为科技创新,合肥乘势而上。昔日的一座小县城,也因此实现了自身的“聚变”。

科技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新的谋划布局——

构建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科大硅谷”为支撑的城市创新战略格局,系统推进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

没有口号,没有捷径,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

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片区。宋炎骏 摄


03

一个个抉择的背后


传统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短短数十年,合肥何以快速建起庞大的产业体系?


所有的创新创业,从0到1都是最难的。像合肥这样的零基础城市,跨出第一步也是最难的。


然而,像这样的“第一步”,合肥却在不同阶段先后跨出了三次:第一次是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第二次是2008年引进京东方,第三次是2020年蔚来落户。


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的发展目标,但这三次“从0到1”的逻辑却是一脉相承。


从中国科大,到京东方、蔚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他们落户的首选都不是合肥。一路辗转,历经多次曲折,唯有合肥张开双臂。或被诚意打动,或看到实际行动,他们最终都选择来到合肥。


京东方全景。王牌 摄


虽然并不富裕,但合肥很温暖


有些努力和付出,只有自己知道。为了中国科大,合肥奉上了一座城的偏爱;为了京东方,“囊中羞涩”的合肥不惜暂缓地铁建设;为了蔚来,合肥承担了太多不确定性。


每一次看似破釜沉舟的抉择的背后,其实都是取舍。只不过,合肥舍弃了当下,选择了未来。也正是这一次次抉择,成就了合肥的一个个高光。


有了中国科大,合肥一次次站上风口,拥有了角逐未来的底气与信心。科技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手抓战新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未来产业布局建设。这是科创合肥的应有之义,也是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底座。


中国科大秋色。(图源:中国科大)


有了京东方,不仅解决了合肥家电产业的“缺屏之痛”,更是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显示屏和电视,硬件成本近八成来自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国产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之前动辄上万元的液晶电视逐渐变得物美价廉、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人尽皆知的A面。


引进京东方,因为合肥是全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对液晶显示屏本身就有着海量需求。


引进京东方,一举两得,既可以就近消化京东方的产能,也能解决家电产业的配套问题,进一步提升合肥家电的市场竞争力。


这是不为人知的B面。


有了蔚来,传统新能源汽车与造车新势力并驾齐驱,“千金买骨”的示范效应不断凸显,才有了比亚迪、大众的陆续入局。超前布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越走越宽、越走越多元。


合肥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一切并不偶然。在这条赛道上,江淮汽车就像一盏长明灯,持续燃烧了数十年,照亮了前人,也照亮了来者。早在2016年4月,蔚来就与江淮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江淮蔚来制造基地。


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开启,电动化向智能化过渡。当前,合肥正在重点布局高附加值零配件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拼图,向产业链两端发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些,又将为合肥发展低空经济打下基础。


一般认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合度较高,eVTOL与汽车产业的重合度更是高达80%。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的地区,在转型发展低空经济上自然存在显著优势。


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偶然之中孕育必然。


没有之前的产业基础,就没有后续的产业演进;立足已有的基础,继续创造新的辉煌。这就是关于合肥“栽树、浇水,栽树、浇水”的故事。


很可能,这也是合肥快速长大的“秘诀”。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许超众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董媛康

出品 | 合报特稿融媒体工作室

一审 | 董媛康;二审 | 束芳;三审 | 刘刚




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是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2009年11月8日创刊,坚持“主流、责任、权威”的办报理念。(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