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0日,同位素与多组学联用技术在地球环境和生态学中的应用培训讲座

学术   2024-10-11 16:02   天津  


各有关单位:

同位素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灵敏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标记方法, 在地球环境和生态学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对同位素与多组学联用技术的理解,并有效应用于地球环境和生态学中,农环视界特此组织此次培训。培训将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同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有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农环视界

支持单位:

Biochar编辑部

Carbon Research编辑部

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

炭索未来(广东)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二、培训时间、形式



培训时间:

10月19日(周六) 9:00-11:30,13:00-17:30

10月20日(周日) 9:00-11:30,13:00-17:30


培训形式:

腾讯会议线上培训(培训开始前创建微信群并分享培训课件,会议码由专人在培训前向学员发出并邀请进入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



同位素与多组学联用技术在地球环境和生态学中的应用培训讲座




四、讲师简介




Xinhua He (何新华),四川农业大学特聘教授,西澳大利亚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教授。主要应用15N/13C稳定同位素,在多项国内外项目资助下从事土壤-真菌-植物相互作用和农林地力提升等研究并提出标志性新见解。已培养硕士16名、博士10名和博士后5名, 其中2人次国际青年学者奖和2人国内优秀论文奖。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ppl Catal B-Environ Energy, Curr Biol, GCB, Nature Commun, Nature Geosci, New Phytol, Plant Cell, SBB, TREE, TRPL等发表论著270余篇, h-指数58, 被引~1.1万余次 (https://www.scopus.com/authid/detail.uri?authorId=35148022200)。现任Plant & Soil 等4个国际期刊领域编委/副主编(曾任主编)并组织发表8个专刊; 为中澳加美英和欧盟等审评基金、学位论文和教授晋升与100余种英文期刊审评稿件。应邀150余次国内外学术报告(如哈佛大学与世界土壤大会等), 主持15个国际专题或会议。

袁玉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开展农产品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与产地特征成因机制研究,主持IAEA区域协调,国家重点研发、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省重点研发、省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主译《食品溯源与识别分析技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篇(SCI收录44篇),其中2篇曾多次入选ESI前1%,2篇入选领跑者F5000顶尖学术论文。兼《核农学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保鲜与加工编委,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JAFC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崔丽,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青。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单细胞拉曼光谱新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发展拉曼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方法,并搭建单细胞分选和组学平台,开展原位复杂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病原菌、固氮和解磷等有益功能菌的识别、阻控和利用研究。已在Nat food、PNAS,Angew,JACS,PNAS nexus,EST,Anal Chem等发表论文80余篇,应邀在Anal Chem和Trends in Anal Chem发表拉曼研究微生物的方法综述。担任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杂志mSystems编辑,Chinese Chem lett、环境化学等编委。主持NSFC国家优青基金、微塑料专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以及中科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等10余项,参与NSFC创新群体研究项目。


王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组组长,基金委优秀青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致力于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来源、周转和稳定性研究,擅长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提出了氧同位素测定微生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示踪方法,解析了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土壤有机质循环的关键机理。目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篇,H指数24。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国际合作等项目15项。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担任《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内外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


袁红朝,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入选者。近年来专注于土壤-作物系统稳定同位素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稳定同位素检测平台主管)。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地方标准方法制定1项,参与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4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5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等。


罗煜,浙江大学副教授,从事土壤有机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发表论文31篇(含中科院一区27篇,单篇最高引用520次),担任《应用生态学报》、Biogeosciences、Eur J Soil Sci等期刊编委,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入选2021全球环境科学Top100高产作者榜单。


马庆旭,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主要基于稳定性与放射性同位素同步标记、土壤微生物探针、代谢物选择性标记与分离技术,从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6篇,其中The ISME Journal 1篇,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基金重点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5项专利正在转让使用,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


祝贞科,宁波大学部省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土壤碳循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魏亮,宁波大学部省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稻田土壤碳的固持效应和健康维持机制的研究,聚焦“根系-微生物-土壤”多界面水稻根际热区的碳铁耦合过程开展研究,以第一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Geoderma、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1篇入选热点和ESI高被引文章。




五、报名与交费



报名步骤:

第一步:交费

第二步:加客服微信

第三步:填写在线报名回执表

第四步:提交即报名成功

客服微信二维码


交费方式:

费用1600元/人,交费请务必备注“姓名-单位”可通过电子汇款、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方式进行交费,具体信息如下:

(一)电子汇款

户名:炭索未来(广东)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增城开发区支行

开户银行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香山大道2号

账号:3602886609100187792

纳税人识别号:91440101MA9XTFBY0B

(二)微信/支付宝




六、客服联系方式



谢琳林

微信/手机号:18344381758

(加客服微信时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

邮箱:tswl66@126.com




七、其他事宜



1、发票:提供正规电子发票,开票内容为“培训费”或“会议费”或“技术服务费”,并提供相应的培训通知,提交报名回执表时请写明发票抬头和税号并选择好开票内容。

2、证书:提供电子证书,需要证书的学员请将电子版2寸照片在提交报名回执表时一同发至客服邮箱。

3、培训没有回放,培训结束后微信群不解散。

4、其他未尽事宜可随时联系客服。



农环视界
有科研 有应用 有观点 有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