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咽干咽痛的辩证治疗与药物选择

健康   科学   2024-09-20 10:40   陕西  

这是文老师的第391篇原创!

天气逐渐转凉,

气候也渐渐干燥起来,

在这节气交替时节,

不少人会出现口舌干燥的情况。

“秋燥”

是不少人秋天常经历的身体状态。

今天,

就好好聊聊秋天常见的“燥证”。

“燥”证的分型
“燥证“是指由于感受外界燥邪,或体内津伤液耗,使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证候。根据病症和病因不同,可以简单的分为内燥和外燥两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内燥又被分为上燥、中燥、下燥三型,外燥则分为温燥和凉燥两型。

一.内燥

内燥证为体内阴津耗伤而出现干燥的证候,多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亡津液,或亡血失精,或久病精血内夺等原因引起。常见于咳嗽、肺痨、咳血、胃痛、噎膈、便秘、消渴、痿证等疾病中。常分为上燥、中燥、下燥三型。

1.上燥:肺肾阴虚,内有蕴热。

常见症状:咽喉肿痛,喉间起白膜或白色斑点。

治疗要点:养阴清肺为主。

药物推荐(内服药):养阴清肺汤、川贝枇杷膏、强力枇杷露等。

养阴清肺汤:大生地6g,麦冬、玄参各9g,生甘草、薄荷3g,贝母(去心)、丹皮、白芍(炒)各5g。水煎服。

2.中燥:肺胃阴虚气逆之肺萎证、呕逆证。

常见症状:咽喉干燥、舌红少苔、咳嗽气短。

治疗要点: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药物推荐(内服药):麦门冬汤等。

麦门冬汤: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水煎服。

3.下燥:气不布津,肾虚胃燥之消渴。

常见症状:口渴尿多、舌嫩红而干、困倦气短。

治疗要:益气生津,固肾止渴。

药物推荐(内服药):玉液汤等。

玉液汤:生山药一两(30克)、生黄芪五钱(15克)、知母六钱(18克)、生鸡内金捣细,二钱(6克)、葛根一钱半(4.5克)、五味子三钱(9克)、天花粉三钱(9克)。水煎服。

二.外燥

燥邪为秋季主气,六淫之一,感染多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易伤津液及肺脏称为外燥病证;常分为温燥、凉燥二型。

1.温燥:温燥指感受秋天亢旱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於热者。

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乾咳无痰、咯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

治疗要点: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药物推荐(内服药):桑杏汤等。

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水煎服。

2.凉燥:深秋时节,感受当令之气,燥与寒邪合而为患。

常见症状: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次症: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治疗要点:辛开温润。

药物推荐(内服药):杏苏散等。

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陈皮、桔梗、枳壳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11(04)

2.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04)
3.《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5)
4.《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05)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1.史上最全!逍遥丸的10种功效与适用人群

2.警惕!这些药千万别混一起吃,可能会致命!

3.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选择与联合用药

4.糖尿病的中医分型与药物选择

5.口腔溃疡的中西医分型与药物选择

6.7小时3600字超长总结!史上最全!所有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都在这!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小文的咖啡厅

获取原创且专业的医药知识

7点医说
给您一杯咖啡的时间,思考与阅读,爱医药,更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