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霸屏!全体网友看哭:你怎么才来!明天,请记得做这件事

政务   2025-01-22 22:32   浙江  


"


这几天,“李华终于收到了回信”火爆出圈。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没替李华给外国朋友写过信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时隔20多年,随着大批外国网友涌入中国社交平台,他们用刚学的蹩脚中文,纷纷给李华回信。



不少网友破防:“你怎么才来啊,我都长大了。但还好你来了”。


手写书信,是时光的珍贵印记。在笔者的回忆里,从前车马慢的的日子仿佛又回来了……

"


快过年了,在我年轻的时候,每逢快过年的时候,我会给家里写封信,告诉爸爸妈妈我会在哪一天回家过年。有时候,碰到单位里需要我值班,不能回去过年,我也会提前写信告诉爸爸妈妈。当年,这书信可是联接我与家庭之间的鸿雁呀……


摄影/张贞


如今,我有多少时候没有写信了?


我一直在问自己,真的,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写信了。写信,仿佛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回忆,成了一个消失的文化现象。年轻人也许就根本不知道,这写信是怎么回事情了。


你不要看不起这小小的一封书信,在老底子,这书信是连接在外游子与家庭的重要手段。不要说战火纷飞时候的“家书抵万金”,就是平安岁月,一封家书,也同样十分重要,她传递着外地亲人的消息、她寄寓着游子的乡愁、她能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两颗心都系在一起……


记得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写信,书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如何写信,是有格式的。一开头首先要写称谓,要问好,然后再写你想与对方叙说的事情,最后,还要有落款,同样有讲究。记得我从学会了写信之后,便开始给在外地的亲人写信。我记得我的第一封信是写给我的大伯的,那时我在良渚读小学,每逢暑假和寒假都要去余杭镇上的大伯家中去度假。在我未学会写信时,去之前都是我爸爸写信联系的,我学会写信后,爸爸便要我自己写信与大伯联系,所以,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信了。


1970年,我虚岁16岁,当时学校里要我们这帮学生跟着解放军叔叔去拉练,我们背着背包从临平出发,一路步行走到了四明山的梁弄,走了整整7天,350里路呀。这对于和平环境下的16岁孩子,真的十分不容易。在梁弄,我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良渚的外公、余杭的大伯及临平的父母,一是向他们报平安,二是向他们汇报我7天走350里路的全过程。现在,当年我寄给父母的那封信还在,已成了我珍贵的收藏品……



我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余杭县水产养殖场”工作,我这个“知识青年”便成了大家的宝贝。当时场里的那些老职工大都是绍兴渔民,大多不识字,于是帮他们读信、写信便成了我的“额外工作”。我几乎每个月都要给老师傅们写上十来封信,在帮他们写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组织语言,善于将一两句话的事展开来说,那些老师傅也很佩服我,他们只说了一两句话,我却能写上一两页纸,而读给他们听时,又觉得都是他们心里想说的话。于是,他们有好吃的都给我留着,每逢从绍兴老家探亲回来,那绍兴香糕、茴香豆、柯桥豆腐干,都排着队堆在我的面前……


我还帮一位老前辈的遗孀写信。那老前辈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是个有功之臣。他病逝后,他遗孀一些待遇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于是,我帮那位老前辈的遗孀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那位遗孀很快得到了应有的享受……


我曾经在网上买到了一百封大陆百姓寄给台湾亲人的家书,寄信人是我们余杭的一位老师,收信人是他在台湾的表哥。这一百封信,每一封信都写下了三四张信纸,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隔不断的亲情。这些两岸书信往来的实证非常珍贵,是值得收藏的。于是,我捐给了余杭区档案馆。


随着通讯的发展,我真的有好久好久没写信了。现代通讯的确比过去的书信要来得快捷和方便,但回过头来想想,这种快捷的通讯能留下点痕迹吗?没有,什么都不会留下来。


摄影/陈博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它连着千家万户,如今虽已渐渐地远去并消失,但我心中始终还在怀念它……



明天腊月二十四

是南方小年

从这天开始‍‍‍‍

人们正式开启“过年模式”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璀璨的彩灯亮起来

春节的装饰

点缀着大街小巷


团圆的小年夜来啦

记得给亲朋好友写封

祝福的信

如果时间来不及

也别忘了打个电话

或者发个信息

关于写信的故事

你都有哪些温馨回忆

欢迎评论区里聊聊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源/邮箱投稿(有删减)

文字/丰国需

制图/叶丛

编辑/焦秋利

责编/曹姣娜、谢俊


杭州发布
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快速回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