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哈工程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举办研究生优秀成果
交流评审会
为贯彻落实《关于举办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工作通知》的要求,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引导研究生融入学术圈。2024年11月5日下午,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在61号楼5123会议室举办了研究生优秀成果交流评审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志林、院长助理曾德鹏、各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并担任评审委员,会议由院长助理曾德鹏主持。
副院长刘志林介绍了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成果的报名情况和评审流程,并对本次参与评审的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他指出,学术年会的举办为研究生搭建起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交流的良好平台,拓宽了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视野。他希望学院的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学术年会系列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交流学习,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和动态,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里取得丰硕成果。
本届学术年会共有50余名研究生报名优秀成果,经过前期各基层学术组织完成评审、推荐,1项涉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典型案例的优秀成果直接推荐至学校参与评审,另筛选出22名研究生参加学院优秀成果评审。评审过程讨论热烈,气氛融洽,参评学生以PPT汇报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内容深入浅出,要点详略得当。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评委老师的点评,通过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使同学们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与会师生共同打造了一场思维碰撞的学术盛宴。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8项成果获得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推荐至学校参与评审、8项成果获得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成果获得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
本次研究生优秀成果交流评审会的举办,进一步浓厚了我院的学术氛围,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热情,还加深了他们对学科前沿动态的理解,为成长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注重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形式和内容,通过优秀论文展示、硕博圆桌论坛、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学院将在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继续深化学术活动的内涵与外延,为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和学术高地而不懈努力。
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者
学术成果展示
成果人:姚思博
指导教师 :冯志光
成果简介:本课题以实现AUV编队的自主航海作业需求为牵引,揭示了AUV安全编队控制与复杂受限环境的关联机理,突破传统AUV编队跟踪控制方法设计时未考虑系统物理约束的模式,为水下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论文所设计的编队控制策略可为实际海洋运载器编队控制的相关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未来面向大规模无人系统跨域协同控制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论文被学科A类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录用,受到期刊审稿人的高度肯定。
成果人:程嘉俊
指导教师:黄玉龙
成果简介:论文选题紧扣国家重点项目中基础科学问题,针对双噪声协方差矩阵不准确下噪声协方差矩阵在线估计这一状态估计领域世界性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全新的小批量坐标下降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框架,在所提框架下设计四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应用于目标跟踪和室内定位等场景,相比于目前最先进方法误差降低 30%,收敛时间下降超过90%。成果已被控制领域国际顶刊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A类期刊,影响因子15.3,影响因子控制领域排名第一)录用。
成果人:周翰文
指导教师 :叶秀芬
成果简介:针对旋转MEMS-IMU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图优化的统一初始对准方法,完成需要传统方法粗精两个对准阶段实现的功能。1.通过采用凝固惯性系下的误差动力学,将初始姿态单独估计,提高系统线性化程度。2.采用特殊设计的因子图结构,从SLAM采用MLE估计“路标点”位置受到启发,将初始姿态建模为”路标点”,去除初始先验误差的影响。3.利用因子图优化的迭代特性提高精度。论文发表在学院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搭载该方法的旋转MEMS-IMU系统经过后续的工程优化后,已经在多型AUV,ROV上替代传统的光纤惯导实现产业应用,航向RMSE小于0.2度,DVL辅助下的航程误差低至0.3%。
成果人:翟文哲
指导教师 :邢向磊
成果简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视觉-语言先验引导网络”框架,有效解决了多模态任务中未知或未见类别的零样本物体计数难题。该网络引入深度空间先验,极大增强了在无标注条件下的物体计数能力,尤其适用于复杂的多模态场景。实验表明,该网络具备智慧城市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计数场景的广泛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论文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上,引起学界广泛讨论与关注。
成果人:李铭泽
指导教师 :李冰
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国内稻米加工行业存在的原理落后、技术滞后等问题,历时十年研发提出了“水稻适度加工+ABCD”一体化技术架构。成果实现了稻米加工过程的全数字化和国产化,显著提高了稻米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了加工损失,提升了经济附加值。填补了国内稻米适度加工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了稻米加工的效率和品质,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果人:张国荣
指导教师:付明玉
成果简介:论文围绕欠驱动水面船数字控制领域基础科学问题,首次提出适应大采样周期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突破了传统方法在采样周期变化带来的控制性能下降难题。通过引入自适应趋近律与高精度离散化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精度与稳定性,并提高了对不同采样条件的适应性,降低了感知系统能耗。该研究为智能水面平台在大采样周期下的跟踪控制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论文发表在智能交通领域TOP1期刊《IEEE TITS》上,迅速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与讨论。
成果人:宋思蒙
指导教师:刘志林
成果简介:该论文首先针对于外部干扰和不可测速度状态问题,提出了一组级联拓展状态观测器来实现状态和干扰同时估计。首先,提出的方案不需要任何速度和角速度信息,相比于只有一个拓展状态观测器而言,级联观测器能够提高状态的估计精度。然后提出一种固定时间自适应视线制导能够确保位置误差的收敛时间仅与制导法则参数有关而与无人船实际的初始状态信息无关。通过级联观测器提供的速度的估计值来得到侧滑角的估计值补偿到制导法则中以提高跟随精度。最后,提出的制导法则的前瞻距离对位置误差是自适应的以提高方案对大范围变化的位置误差的适应能力。该方案为高精度船舶航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所需状态信息较少便于实际部署。
成果人:周文涛
指导教师:蔡成涛
成果简介:论文选题紧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实际问题,针对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场面监控中数据不足和检测目标过小等问题,设计了实时机场场景目标检测方案。该论文紧跟国内低空领域技术需求,在提升机场安全和使用效率做出重要贡献,完善了空中交通管制机场目标检测领域技术不足。论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期刊上,期刊等级为SCI1区,中科院Top期刊,学校B类期刊。
-END-
编辑 | 高天皓 曹 俊
责编 | 颜雨婷 鲁丹丹
审核 | 刘志林 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