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只有真切体验过的老师和学子最懂她!
在长郡中学建校120周年之际
通过聆听师生校友的讲述
去触摸这所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
感受这方青春热土的滋养和生长
体会代代相传的长郡精神
张晓丹
1977届校友
作者简介:张晓丹,1977年毕业于长沙市第二中学(长郡中学),下乡半年。湖南大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哥本哈根大学博士。曾任新华社编辑,人民出版社副编审,新闻出版署副处,在丹麦留学,在美国工作。
“长沙市第二中学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随着嘹亮激昂的“东方红”乐曲的响起,学生播音员操着高调亢奋的嗓音,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播出。记不清广播室创建于哪年,始作俑者是谁,留待校史工作者去“考古”发现,但当历史的车轮滚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一批优秀的少男少女,牺牲课余时间,满腔热忱地投身到中学广播事业之中。是他们的努力,开创了中学生传媒的新纪元,是他们的奉献,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厚爱。
▲在广播站工作的卓越(右)和张晓丹(左)
广播站不只是二中学生会和团委的喉舌,更多地扮演着学生娱乐大本营的角色,同学们是我们的忠实听众,老师们也有我们的铁杆粉丝。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在那个娱乐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广播员的播音象一缕春风吹开了“澄池”的浮萍,转播的音乐和歌声回荡在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段广播体操,每一节眼保健操都陪伴我们度过金色少年时代……
广播室的故事说来话长:“从前有个中学叫长郡,长郡后来叫二中(二中后来又叫长郡),二中有个广播室,广播室有个广播员,广播员在讲广播室的故事……”。广播室的故事实在是多,这里只是选择几个其中比较有意思的讲讲,卖个关子,最精彩的故事留待以后分享。
“红日,白雪,蓝天,乘东风,飞来报春的群雁……”这是北大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1974年诗作“理想之歌”的开头。虽说不是宏篇巨制,但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合当时青少年的情趣。广播室制作过配乐诗朗诵,分女声和男声,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背景音乐,衬托南泥湾三五九旅的典故。孟波同学朗诵的录音在全校黃金时段播出,大获成功。于是,四个广播员黃蓉、徐虹、周小雄、张晓丹在全校文艺汇演中表演并现场诵读了“理想之歌”,诗乐齐鸣,声情并茂,与录音相比,生动传神,精彩依旧。掌声之下,我们当时的感觉不亚于春晚主持赵忠祥、倪萍、朱军、周涛……
▲1976年1月22日,王践日记中的 “理想之歌” 手抄本
无独有偶,并非巧合。同时同地,“理想之歌”的铁粉远不止我们,还有王践同学,他是二中1975届毕业生,目前长郡中学校友会会长。当我们表演朗诵“理想之歌”的时候,他在日记中默默抄写“理想之歌”。
睹物思情。从初中到高中,几年的广播工作生涯,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挥之不去的物件就是喇叭,大喇叭和小喇叭。现在的话说,就是大音箱和小音箱。技术上讲,我们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无非是一台大功率的功放机,带动教学楼前和操场树上两个大喇叭。仅有的一个话筒,用红绸布裹了又裹。一台留声机可以播放两类唱片:一类是33又三分之一转速的密纹唱片,另一种是78转速的胶木唱片。33又三分之一转的用得多,许多当时的新节目都压进了这种塑料唱片(颜色多为红蓝二色)。78转的用得少,一些老歌,老相声都用这类胶木唱片(颜色为黑色)。没想到,这种皮箱式电唱机和老唱片如今成了人们收藏的古董。一台磁带式录音机,还是为了赶制节目从外单位借来的。
喇叭是我们的传声筒,喇叭是我们战斗的武器。为了维护喇叭的正常运行,我们常常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保养维修它们。大喇叭平时挂在树上或电线杆上,一旦有演出或大型会议,要搬移到舞台或会堂。活动结束,又要放回原处。小喇叭也是如此,平日收起来,学校有广播会议,校方通知等等,我们就爬上教室的窗台,安装小喇叭。可教室分布在各个楼层,爬树爬楼爬窗,装完拆,拆完装,成为我们一项费力的劳动。广播站的男同学个个都象孙猴子,摸爬滚打,乐在其中。
如果说喇叭、话筒、功放机、留声机、唱片是我们的硬件,那么人就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软件。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充满激情、才艺双全的阳光少年构成了广播室的精神财富和人力资源。
▲黄蓉(后排左)、徐虹(前排左)、周小雄(前排右)、张晓丹(后排右)
他们大抵是1972年和1973年入学,1976年和1977年毕业的学生。四年中学时代里,有人从头到尾在广播室工作,也有人中途转学,只在广播站有短暂的停留。这是一个五湖四海的团队:有来自天山山麓的赵密和孟波;来自青海湖畔的肖长青;来自东北黑土的姜雅南;来自长城脚下的范志坚……。这是一个以校为家的团队:曾白雁、范志坚、黃蓉、赵密等都住过广播室的上下铺,吃过学校食堂的三顿饭……。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团队,我们大多赶上了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姓名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孟波考入新疆军区话剧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进入珠海广播电视台担任编导;徐虹担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经理;黄蓉是中国人民银行经济师;赵密是会计师;洪霞是湘雅医学院毕业的医生;丁利晶为旅美建筑设计师;姜雅南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77级德语专业,后留学德国;曾白雁是七六届广播站站长,从中南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现在是高级工程师;范志坚是七六届广播站副站长,同济大学毕业,留德博士,跨国公司CEO;肖长青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留美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卓越是七七届广播站副站长,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现在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范志坚(录音机后)、黄蓉(后排右)、徐虹(后排中)、周小雄(前排中)、张晓丹(后排左)。
在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时候,卓越深有感触地说,他对理工的热爱,对技术的热情,源自当年在广播室倒腾电子源器件,修理和维护广播设备。孟波正是凭借“理想之歌”的朗诵,考入新疆军区话剧团当演员,还是凭借“理想之歌”的朗诵,她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她是我们一群中唯一日后成为职业播音员的,这是她在广播站埋下的种子。我作为一个职业媒体人,其职场生涯也并非鬼使神差,而是在四十年前的广播室就写下了伏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室是诞生艺术家的摇篮,科学家的温床,企业家的舞台,媒体人的前哨。自豪吧,杰出的播音员们!历史不会忘记我们,因为我们创造过历史……
母校是个内涵深刻、人情味十足的词汇。好一个“母”字,形容自己过去就学的地方十分贴切:学校犹如培育你长大成人的慈母,学校又像赐予你智慧和力量、指导你人生道路的成功之母。当我们回眸广播室风雨历程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母校给我们的坚定支持,也不能忘记老师们给我们的热情帮助,如胡壮谦老师、裘名贻老师以及无数台前幕后的英雄。
写到这里,我仿佛又听见了我们广播员嘹亮标准的普通话:“长沙市第二中学广播站,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
扫码献礼百廿长郡
助力教育高质发展
↑↑扫描“码”上捐赠
长郡中学建校120周年文创正式发布
贺信纷至!全国高校向长郡中学发来120周年华诞祝福(二)
贺信纷至!全国高校向长郡中学发来120周年华诞祝福(一)
封面 | 范嘉树
编辑 | 蔡佳君
校对 | 江荣光 苏燕青
编审丨王剑
终审丨翁光龙 邓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