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奔驰青山绿水间——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为绿城南宁注入诗情画意

民生   2024-11-17 12:55   广西  


初冬的南宁,天气尚暖,万物皆绿。由远及近,一匹“骏马”快意奔腾,且行且嘶,带着文学的热情呼啸而来。


11月16日晚,“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绿城南宁盛大揭幕。


文学盛典为南宁注入诗情画意。不仅是身处“骏马奖之夜”现场的记者可知可感,行走在绿城的人们,同样能从这片深爱的土地上,搭起纸与笔的桥梁,获得灵与感的力量,描绘人间百态,叙述岁月悠长。


四季轮回,如歌如诗。当“骏马”邂逅绿城,当文学与新时代阔步前行的南宁交相碰撞,我们还能从隽永的文字、美丽的故事中收获什么?翻开骏马奖厚厚的“光荣史”,我们在这里找寻答案。



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图为获奖作家们上台共同庆贺荣耀时刻。记者梁枫 摄




这一夜,“骏马”奔驰绿城


夜幕降临,颁奖盛典现场宾朋满座。来自全国文学界的人士不远千里,会聚祖国南疆,只为见证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累累硕果和风华正茂。

随着大屏上出现“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昂扬的音乐响起,身着华服的演员翩翩起舞。


在《万马奔腾》的乐舞中,“骏马奖之夜”开启。


这是一场少数民族文学的荣耀盛典。在颁奖仪式环节,当主持人念出一位位获奖作者的名字时,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许多获奖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奖杯。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获奖者的祝贺,更是对他们多年来在文学道路上辛勤耕耘的肯定。


在长篇小说奖项的颁发环节,气氛尤为热烈。作家们用笔触描绘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百态。作家马伯庸在发表感言时说道:“写完一部长篇小说,就像是跑完了一场马拉松;长跑是考验我们的身体极限,而写作则是在探索我们的心灵边疆。每次获奖都是在提醒我,接下来要做得比上一次更好,继续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他的肺腑之言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学创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除了长篇小说,其他奖项的获奖者也都各具风采。中短篇小说的获奖者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诗歌奖的获得者则用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翻译奖的得主更是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搭建了桥梁,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


颁奖典礼上,穿插的文艺表演也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舞蹈演员身着华丽的服饰,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优美而灵动,仿佛是从文学作品中走出来的精灵。文艺表演与颁奖典礼相得益彰,让观众在享受文学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这场颁奖盛典不仅是对优秀文学作品和创作者的表彰,更是对民族文学事业的一次推动和促进。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民族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激励更多的创作者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这扇窗,绽放文学之光


这几日,多位“顶流”作家齐聚绿城,让南宁备受广大文学爱好者关注。


喝油茶的莫言,尝酸嘢的尼玛潘多,分享创作感悟的毕飞宇,如果起早还能碰到在江边散步的王蒙,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骏马奖获奖书籍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令市民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谈论骏马奖的话题,通过短视频看看作家们的“绿城日常”。


“无论是莫言、阿来、毕飞宇这些文学巨匠,还是光盘、凡一平、黄芳这些本土作家,他们的到来足以证明骏马奖的影响力和南宁文学的魅力。”市民温宇说。


在南宁推开文学的窗,我们能看到什么——


这是数百年前的时光回响,闪烁着文人墨客的抒情写意。“风气含和,独盛于此;土膏腴懿,生物茁茂,非他处可及。”“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跟着诗词文赋去旅行,我们从徐霞客、柳宗元的笔下读出古典美。


这是浓墨重彩的文学记忆,表达着文学大家的朴素感怀。“南来又见英雄树,劲挺枝头已着花。慈竹参天笼雨露,桄榔拔地入云霞。”郭沫若笔下的南宁,信手拈来,直抒胸臆。


这是激情岁月的时代读本,抒发着知识分子的真情实感。“美丽的南方,水长流,山自在,天地变,宏图起,耕者有其田,千年土地回家来。”陆地笔下的南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正因为骏马奖,正因为南宁,不少作家首次来到这里便发出感叹。凭借《驮着魂灵的马》拿下本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的作家娜仁高娃说:“与‘一卷黄叶落地凉’的北方相比,南宁满眼的绿令人感到温润,独特的美食抚慰心灵,足以激发创作灵感。”


骏马轻裘正少年。12年后故地重游,对于第三次来到广西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而言,这里的人、这里的风貌、这里的文字总让人感到亲切,“我从四川来到南宁,见到朱槿花、木棉花盛开这一欣欣向荣的景象,既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锦绣,也体会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这是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体现。”



这片土,续写文脉新篇


如今,人们常常被问起:“你现在还读书吗?”诚然,这不仅是对当下短视频等“快餐文化”冲击文学作品的担忧,也是对作家这一职业的重新审视。


一组数据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以南宁市作协为例,目前现有会员600多名,会员数量近年来以每年近40人的速度增长,会员独著每年超20本——这足以说明,在知识“碎片化”时代,人们对阅读的渴望,稳定催生出一批批本土作家。


在“骏马奖之夜”现场,不少作家持同样的观点。“‘爽文’不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件商品,填补人们的休闲时间。多数人渴望能从书籍里获得营养和力量,他们还是会选择阅读真正的文学作品。”吉林省作协主席金仁顺表示。


“短视频与阅读并不相悖,现在看书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马伯庸说,“重点不在于载体,人们通过短视频、有声书的方式,同样能了解书本上的内容。”


正是乘着这股“好读书”的东风,近年来,南宁作家笔下诞生了一大批文学佳作:钟日胜把自己援非经历写成《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医疗队员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纪实作品,获得第十届骏马奖;广西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的《弄泥小时候》获第25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青年作家蒋晓平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正如毕飞宇在南宁评价道:这里优秀的作家、出版社和读者相互促进、形成共振,带动产生更多根植人民大地、书写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


蓦然回首,“骏马”非马,它给予南宁的馈赠,不仅仅是文人齐聚、盛大庆典,更是南宁文脉续写的崭新一笔。


如何书写这令人振奋的一笔?今年,南宁市作协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市重大选题精品创作,集中展示这期间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围绕“礼赞二十大,讴歌新广西”开展系列主题文学作品创作、征文活动,反映时代脉搏、人民心声;持续挖掘和发扬南宁地方历史文化,从灿烂历史中找寻灵感,在文化长河里打开思路。


一个个文字化作壮锦,一张张纸页翩翩飞舞,一本本书籍叠摞成楼……金色的文学“骏马”正奔腾而来,驰骋在绿城南宁这片文学热土上,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了文学盛典带来的荣耀与欢乐。



1.北流公安发布警情通报
2.南宁的夏天已长达238天,何时入秋?
3.第三季度广西人才网薪酬报告:南宁用人单位平均薪酬5581元/月居首位

来源丨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 杨盛
编辑丨玉兰兰 
校对丨蓝莹莹
二审丨平凡 杨岚
三审丨陈满运 田 艳
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南宁日报
中共南宁市委机关报,本土主流权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