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高调”表白了~

教育   2024-09-29 20:51   山东  


视频来源:2024年9月27日《山东新闻联播》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讲述山东青年在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经略海洋等领域的生动实践
省新闻办、团省委联合举行
“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记者见面会



9月27日
第一场记者见面会围绕
“创新点亮青春梦 科技引领新征程”主题
邀请张常江、吴小虎、郭英姝三位优秀青年代表
讲述他们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民生改善、经略海洋的生动实践
以及将个人发展融入到
祖国和人民伟大事业中的鲜活故事



不蒸馒头争口气
中国港口靠自己

青岛港,胶州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背后离不开广大海港青年的努力和奋斗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团委书记、

青年科技团队负责人张常江就是其中的一员



码头建设初期

团队在国外考察曾到处碰壁

不让下车、不让拍照

认为中国建设同等水平的码头至少还需要十年

轻易开出的条件令人愤慨


“不蒸馒头争口气”

憋屈的经历化为强大的动力

张常江所在的“连钢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

打造出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码头

扬眉吐气的同时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他还亲自参与打造了

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

使车辆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

电池寿命由2年延长到了10年

仅无需建设换电站一项就节省1.2亿元

为这艘科技巨轮插上了无限续航的翅膀

引领着行业的新风尚


我那获奖无数的导师
竟然这么年轻?


吴小虎

他是一位“90”后研究员

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

见过他的人无不惊讶他的年纪与他的成就


吴小虎深耕热辐射研究

率先在国际上观测到

双曲材料中的非对称吸收现象

这一研究成果

入选美国光学学会30项重大科研进展



在感叹之余,谁又能想到他在博士期间

花了一两年的时间专注解决算法上的问题

同学都出成果了,他才起步

可就是这种扎实的步伐

成就了今天的吴小虎


在能源利用领域,吴小虎还有一个“法宝”

帮助他打破传统桎梏,实现效率飞跃

——他手中的传输矩阵方法就像“科研魔杖”

为各向异性材料热辐射特性的计算

铺设了坚实的模拟基石



科研之外

吴小虎还运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若是在后台留言探讨学术问题

都会收到他细致的回复

他希望搭建起一座连接科学与大众的桥梁

通过传播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创新理念

帮助提升社会对前沿科技的理解与关注


向医学最大难题发难的化学教授
研发出纳米“绣花针”


癌症,令人闻风丧胆的病症

在2020年夺去了1000万人的生命

有这么一位坚强的女性

带领团队勇敢地向癌症发起挑战

她就是郭英姝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化学与制药学部教授


在她的世界里

科学不仅是严谨的实验与数据

更是点亮希望、温暖人心的火种

郭英姝所在团队设计的纳米探针

如同导弹直击病灶

实现了对癌症的打击与成像分析

用科技创新的温暖点亮了千万患者的心灵



郭英姝获得了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发表了57篇SCI论文

获得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先后荣获省级多项殊荣

这是对她青春奋斗与智慧奉献的最高赞誉


滑动查看现场采访实录


张常江:我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团委书记、青年科技团队负责人张常江,主要负责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等管理工作。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港,有幸加入“振超团队”,参与到集装箱岸桥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在港航界树立了“振超效率”的金字招牌,令我深深感受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民工匠”精神;2016年,有幸成为“连钢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创新优化和运维管理工作,团队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仅用三年半时间就设计并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我重点参与全球首创的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及系统也实现了成功应用。伴随码头建设,我个人也不断成长,受理授权国家专利13项,创新成果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在经略海洋领域积极探索实践,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分别跃居世界第四和第五。作为青岛港大家庭的一份子,青岛港的高质量发展让我备受鼓舞,也让我更意识到作为一名海港职工身上的重任。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将把个人的发展与强国复兴结合起来,提升本领,勇挑重担,为海洋强国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吴小虎:我是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小虎,主要从事辐射换热、微纳光子学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热辐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前沿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对全球热辐射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还对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90后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2014年起,我专注热辐射研究领域科研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观测到双曲材料中的非对称吸收,加深了对各向异性材料辐射特性的理解,为非对称器件的设计与开发开辟了新道路。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顶刊Optica上,在2020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全球30项重大进展。为了进一步解决能源利用中的瓶颈问题,我带领团队开展低对称性材料近场热光伏研究,致力于推动光-热-电耦合及高效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提升热能和光能的高效转化效率。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传输矩阵方法,为热辐射研究提供高效精确的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助力开发更高效的辐射制冷技术和光热转换系统。


在科研工作之外,我也非常重视社会服务。通过创办“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微信公众号等科普平台,面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创新理念,帮助提升社会对前沿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关注。


经过不懈努力,我个人入选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榜单,获得国际传热传质中心Hartnett-Irvine Award、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技精英、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创新贡献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未来,我也将带领团队不断攻坚,为热辐射领域科技创新和新材料产业升级积极贡献力量。



郭英姝:我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部教授郭英姝,担任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生物传感与成像分析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癌症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以生物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纳米探针,建立等温放大体系,开发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多功能靶向纳米载体,通过胞内活性分子刺激释放药物,成像分析,实现癌症的诊疗,让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17个项目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57篇,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国家专利9项。先后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我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等荣誉,这些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和团队在未来科技创新征途上的期待,我将致力于高水平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健康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部分文字来源山东发布。






青年传媒中心

微信工作室 

■来源| 青春山东

青春德院
共青团德州学院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由德州学院团委和德院青年传媒中心共同维护。及时推送最优质校园资讯,服务德院师生。全心全意,服务为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