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大力弘扬民盟优良传统,民盟省委会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广大盟员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讲述中国故事、民盟故事,追寻与新中国同频共振的足迹。近期,我们将展播部分优秀文章。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我怀揣着满腔的喜悦与期待,带着家人踏上了那条通往家的乡愁之路。每当此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是一种深深的归属感,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车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地变化,从城市的喧嚣到乡村的宁静,从山川的壮美到田野的辽阔,每一幅画面都让我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这条回家的路,就像是一条时间的隧道,带领我穿越岁月的长河,回到那个曾充满童真快乐的地方。
山道开公路
我的家乡四周群山环绕,山上绿树成荫,有二条清澈溪蜿蜒流过,村庄就坐落在双溪洲头。那时入城赶集,要翻过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欣喜的是在我还没有出生的1955年就开始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听父亲说那时是用锄头铁锹,一筐土一筐石的挖出来的,10公里的路,上万人,整整用了2年时间。那个年代,那些为了家乡发展而努力的父辈们。他们是家乡的脊梁,是家乡的骄傲。最让我突然关注这条路的时候是1984年9月,我要去上海读大学了,这条路成为我与家乡藕断丝连的感情带。我真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今天而奋斗的父老乡亲。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为我们铺就了通往幸福的道路,不管路途遥远,有了公路铁路,一个白天我就到达了上海。
我踏入大学校门时,每次回家都要走那条充满尘烟的沙石路。一路上,车轮滚过,带起一片片尘土,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毕业后,我到了杭州工作,这条沙石路也逐渐被改造成了沥青柏油路,路面变得平整了,行车也不再那么颠簸。然而,每次回家仍然需要绕过那条蜿蜒曲折的杭口岭,虽然比之前的沙石路好了许多,但心中总有些许的不便和遗憾。
公路穿隧道
星辰岁月20载,转机出现在2003年9月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选择浦江下访接访第一站。接待了杭坪镇的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都希望把210省道(浦江至桐庐)改造提升。习近平在征求省交通厅负责人的意见后,当场拍板开始建设。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从设计、论证、会审、招投标到施工,经过700多天的艰苦奋战,至2005年10月,一条坦途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那条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杭口岭下,如今已是一条畅通无阻的隧道。公路等级的提升,使得回家的路程更加顺畅快捷。曾经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家乡,如今已经缩短到不足两小时。每次驾车驶过那条隧道,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时代的变迁和家乡的发展。那条曾经的沙石路,如今已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而那条新开通的隧道,则见证着家乡的进步和繁荣。它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梦想与希望的纽带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家乡的变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家乡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型,花样经济、乡村研学、直播平台等新兴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开拓互联网之路
如今互联网的线上之路,让家乡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农业现代化,高产又丰收,销路又是问题。当今的互联网发展,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家乡四特产:蓝莓、香榧、鲜切花、有机蔬菜,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五湖四海,家乡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家乡的发展变化让我倍感欣慰和自豪
互联网不仅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家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前,家乡的人们娱乐方式有限,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呆在家里。而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让家乡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文化娱乐。无论是短视频,还是使用社交软件,家乡的人们都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缩短了城乡的距离感。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家乡的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让家乡的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全面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同时,远程教育也让家乡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城市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可见家乡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互联网让家乡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家乡的人们有了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我深深感到,家乡的变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国家的富强。
回家之路,时空隧道
每每带着同一个梦,踏上家乡的土地,眼前的景色总是在变,新楼越来越多,市政城市化,田野越发平整,村道越发整洁,门前的汽车越来越多,嬉耍的小孩更加活泼,老人们吃公共食堂,徜徉自得,沐浴阳光,往日担柴担水的情景消失殆尽。年关将近,村里的超市熙熙攘攘,人们忙着采购年货,好一派繁忙而热闹的景象。记忆中的小镇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座整洁美丽、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
我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寻找着儿时的记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石板路、树林、田野、溪流河床,依旧还有一些保持着自然的韵味,与小镇的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乡村公园、绿道和文化广场的建设,让村民们在享受城镇便利的同时也能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熟悉的自然景致,唤起了我无尽的乡愁与回忆。
在这条回家的路上,我仿佛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家乡的变迁历程。每一次的回家之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回归。而我,也将继续行走在这条回家的路上,继续见证家乡的变化,见证家乡的富裕,见证家乡的美好。这不仅仅是一条回家的路,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路,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富之路。我深知,无论走得再远,那条回家的路始终在心中延伸着,指引着我回到那个温暖而熟悉的地方。
希望之路,城乡共融
对于家乡的未来,我满怀希望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发挥特长,共同致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乡亲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兴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希望政府和其他乡贤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帮助,为家乡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我希望家乡在发展前进中能始终贯穿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同时注重保护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民俗文化,避免盲目追求城市化而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家乡的美丽景致、传承家乡的独特文化。
我相信,在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的家乡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家永远是我心中的原点,不论我身在何处,始终牵挂着家乡,也愿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岁月悠悠,乡情浓浓;春风送暖,共绘新篇。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家乡发展的新篇章。情不自禁,赋归途乡韵一曲:
甲辰春日物华浓,迢递归途云荡胸。
杭口岭前心似箭,浦江桥上马如龙。
漫流潮货迷芳眼,林立霞楼映碧空。
四溢乡愁城内绕,丰安蝶变跨飞虹。
(供稿:民盟省直联第五基层委员会第二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