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四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6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名代表。会议由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主持。会议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等文件;选出由21 人组成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9 月17 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文件提交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新政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响应和拥护。
▲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的报道。
▲1948年5月5日,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 表示积极响应中共的号召。
▲1948 年8 月1 日,毛泽东为召开新政协电复在港的民主人士,要求他们迅速就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共同研讨。这是当时香港《华商报》刊载的消息。
▲1948年8月1日,毛泽东复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电手稿。
▲1949年2月2日,毛泽东、朱德复李济深等56 人电手稿。
▲1948年9月30日,由香港北上的部分民主人士在哈尔滨马迭尔饭店合影,前排左起李立三、谭平山、沈钧儒、李德全、蔡廷锴;后排左二朱学范、左三章伯钧。
▲1948年10月,李维汉(右一)和楚图南(右四)等在西柏坡李家庄。
▲1948年12月, 民主人士在沈阳铁路宾馆讨论新政协召开相关事宜。
▲1949年1月10日,在李富春、朱学范陪同下,李济深、沈钧儒等乘火车抵达沈阳。17 日,李济深(左三)、沈钧儒(左二)、郭沫若(左五)等在沈阳观看《王贵与李香香》。
▲1949 年2 月,奔赴解放区的部分民主人士在华中轮上合影。二排左起:包达三、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三排左起:傅彬然、沈体兰、宋云彬、张絅伯、郑振铎、叶圣陶、王芸生。
▲1949年2月,中共中央特派林伯渠赴沈阳迎接民主人士到北平。图为周恩来邀请马叙伦、许广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亲笔信。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到西苑机场迎接。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1949年6月,毛泽东派邓颖超专程赴沪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图为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
▲1949年8月28日,宋庆龄接受中国共产党邀请由上海抵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张治中等在火车站迎接。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编辑|吴凤宝
发布|吴 鹏
投稿|hazxszp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