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学术讲座 | “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二十九“世界文学之兴起与中国文学”成功举办

教育   2024-12-13 22:46   辽宁  



学术讲座 | “文学的邀约”

系列讲座二十九

“世界文学之兴起与中国文学”

成功举办



12月11日下午,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文学院主办的“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二十九“世界文学之兴起与中国文学”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张隆溪先生主讲,由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昕教授主持,大连市各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张学昕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张隆溪教授的学术历程和在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并对张隆溪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是一次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提供了一种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审视文学的眼光与维度。

随后,张隆溪教授深入阐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他指出,世界文学不是全世界所有文学作品的总和,要使世界文学成为可以实际操作的概念,就必须重新界定这个概念。唯有超出本国语言文化的范围,通过一种广泛流通的语言,在世界上得到其他国家读者阅读和欣赏的文学,才是真正的世界文学。要注意的是,世界文学要谈的是名副其实“世界”的文学,而不只是西方文学。应警惕“东西力量和知识的不平衡”和“欧洲中心偏见的世界文学史”。同时,中国的经典作家和诗人及其著作,应该超出中国文学的范围,更广泛地为其他语言文化传统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使之可以超出中国语言文化的范围,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


“二十万言尝作史,三千历岁述先贤,先贤不识君莫笑,鹤立蛇行域外传。”张隆溪教授还提及撰写英文版《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的初衷,就当前国际上交往的实际情形而言,英语毫无疑问就是在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学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就是使中国文学能够超出自身语言文化的范围,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的最佳途径。用英文来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可以在中国之外的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使更多读者能够认识和欣赏中国文学,从而做出打破中西知识不平衡的初步尝试,不断向域外展现中国文学传统的悠久与深厚,努力使中国文学经典成为世界文学之经典,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化进程。当然,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懈努力,同时世界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中国文学和其他非西方的文学走向世界舞台。   

接下来,张学昕教授与张隆溪教授展开对谈。首先,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的国际化路径”问题。张学昕教授引述张承志提出的“美文不可译”,提出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是很难的,那么如何使中国文学能够超出自身文化范围之外,在世界上流通?真正让西方读者接受呢?张隆溪教授认为,其一是翻译,其二是文学批评。翻译是第一步,把作品翻译以后,相关的学术著作很重要。在人文研究领域中,文学批评可以精妙地阐释出具体文学作品于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独特意义。那么,这些论著就可以帮助西方读者理解文本。随后,围绕“文与史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学与二十世纪文学的区别与联系”等话题,两位学者展开进一步交流。张学昕教授认为,古代的《史记》同时有虚构和非虚构的部分,在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中,处理好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张隆溪教授借用的海登·怀特的话做出解释:“把想象的或真实的事件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意义明确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再现的客体,这整个就是一种诗性的过程。在此史家必須使用诗人或小说家所使用那些同样的虚拟的策略,用文字来表现各种关系那些同样的模式。”最后,张学昕教授指出,张隆溪教授深谙国内外研究的经典与前沿理论,通过跨文化视角和比较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回到“文学现场”和“历史场域”,为与会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示。张隆溪教授具有学贯中西的格局、全球视野的站位和恢弘深厚的气象。

本次讲座对谈引起广泛的思考和讨论。在交流环节,张隆溪教授同在座师生就“审美性与政治性的平衡”“作品进入文学史的标准”“翻译过程中的双关语”“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在热烈的互动中落下帷幕。此次讲座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参与世界文学的当下,应当构建具有“对话”意义的人类文学审美共同体,积极加入到全球文明的互鉴交流中,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中国元素和东方智慧。

“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作为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活动,致力于打造开放的文学对话空间,为全面深入地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与伦理经验提供重要契机。此次讲座作为系列之一,不仅延续了这一传统,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对话的广度和深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更为坚实的桥梁。



嘉宾简介



张隆溪,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北大、哈佛、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香港城市大学。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主席。著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比较文学研究入门》《中国文学史》等多部中英文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及跨文化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砺德讲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
学院新闻中心
文字来源:文学的邀约公众号

图文设计:徐子涵

一校:翟文诗

二校:李心然

三校:于沐邑

一审吴换涛

二审:王   婧

三审:武兆雨


尚志 笃行    博雅 乐群


活动现场直击,幕后跟踪报道

团学建设动态,师生服务在线



博览文学之精深

共赏师者之雅致


博雅文苑


期待您的关注!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

微信公众平台博雅文苑二维码:

博雅文苑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