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健康护航
秋冬季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感冒、便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呼吸道传染疾病也随之而来。因此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加强对维护幼儿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我园给各位家长们准备了秋冬季保育保健小贴士,宝爸宝妈们快快关注行动起来吧!
流
行
性
感
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爆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秋
季
腹
泄
秋季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多发生在9月中旬至12月,以10月至11月为高潮。秋季腹泻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发病群体以6个月到3岁的孩子为主,尤其是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诺如病毒的潜伏期12-72小时,平均24-48小时。传染期是发病至无症状后3天。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
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手
足
口
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潜伏期为3-6日,传染期为7到14日,隔离期为10日。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哈蟆瘟”,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成人偶可得病,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本病在冬、春两季较多见。整个病程约7~12天。
水
痘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诺
如
病
毒
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主要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经呼吸道传播给其他人,也可伴眼结膜感染。
防控措施:1.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应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大量研究证明,有效接种麻疹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几乎可以使人终身得到保护。
2.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隔离观察3周。
3.在流行高峰期,应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注意保暖,出门佩戴口罩。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注意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不喝冰水
虽然已经是秋天,天气变得凉爽。但许多孩子还是喜欢端起一杯冰水就往肚里灌,由此引发的受凉、腹泻、感冒不在少数。对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应为孩子常备凉白开水,天气冷的话就备好温开水。
注意卫生,勤洗手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证充足的睡眠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