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至7月27日,重庆大学“强农有我,助力乡兴”实践团来到四川省宣汉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基层访谈、理论宣讲等形式,探索和挖掘宣汉县乡村振兴取得卓越成效的“密码”,结合专业所学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徜徉平畴田野,深入农田改造
7月22日,实践团抵达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宣汉县支行,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了宣汉县农发行的发展概况与支农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尤其对农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近年来,宣汉县大力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广实行宜机化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农发行嘱托大家要立足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发挥专业特长,为推动农村发展提出新想法、新思路。随后,实践团在农发行、四川宣兴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带领下来到一般农田提质改造基地,亲身体验农田提质改造成果。
▲实践团同农发行进行交流座谈
▲实践团参观一般农田提质改造基地
步入龙头企业,感悟创新力量
7月2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大成镇,深入了解蜀宣花牛的种养模式。蜀宣花牛享有“中国南方第一牛”的美誉,是宣汉县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历经30余年共同培育的建国以来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在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缘满宏圃肉牛养殖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蜀宣花牛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瓦窑村秸秆加工中心、锁辖村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基地、四川缘满宏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肉牛育肥基地、蜀宣花牛种牛场、蜀宣花牛种养循环基地等。在成片牧草与成群花牛之间,实践团深刻理解了园区“龙头企业+联合体+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感受到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园为宣汉县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动力。
▲实践团在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展览馆参观
▲实践团与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
穿越百里峡谷,领略巴风賨韵
在崇山峻岭间,历史的低吟与自然的呼唤交织成一首无尽的长歌。7月24日,实践团来到巴山大峡谷这座“天然褶皱博物馆”,感受这座大峡谷“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的振兴魅力。在调研途中,实践团了解到大峡谷积极探索“文化+”模式,构建“一地四带”文旅融合发展区域布局,形成东龙头、西休闲、南康养、北体验、中观光的“一区四圈”全域文旅发展新格局,打造“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胜地,从宣汉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变成最具吸引力、最欣欣向荣的地区之一。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峡谷内向景区工作人员及过往游客开展了生态振兴的理论宣讲,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实践团进入巴山大峡谷
▲实践团在巴山大峡谷合照
开展理论宣讲,护航儿童成长
7月25日,实践团前往东乡街道进行乡村振兴主题宣讲和普法主题宣讲,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通过现场讲解、互动问答、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乡村振兴战略和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落到“心坎上”。为小朋友们呈现了一幅动人的乡村振兴画卷,带来了一堂趣味盎然的法律启蒙课。
▲实践团为青少年儿童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宣讲
▲实践团为青少年儿童开展普法主题宣讲
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7月26日,实践团成员走进巴山红军公园,参观王维舟纪念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体悟红军前赴后继、至死不渝的民族精神和王维舟等革命先烈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高尚节操。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他们感受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宣汉人民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书写乡村振兴的完美答卷。
▲实践团参观红三十三军纪念馆
深入基层一线,贡献青年力量
7月27日,实践团来到天生镇马蹄村,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交流。首先,实践团在村委会会议室,开展了乡村振兴主题宣讲。随后,实践团与村支书、村民进行深度交流,了解马蹄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倾听乡村故事,切身感受乡村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辛勤与坚持。通过一天的走访体验,实践团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他们将把农民的心声和期待传递出去,努力为他们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实践团在马蹄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宣讲
▲实践团与马蹄村村支部书记罗洪昌同志进行访谈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以乡村振兴五个重点方面为基点洞察乡村发展需求,以专业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不仅锤炼了自身品质,还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