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茸茸迎新冬,文物喊你添衣啦

旅行   2024-12-26 13:59   四川  


冷҈冷҈冷҈!

寒冬已至,气温骤降

冻手冻脚的季节又又又来了

不如我们开个脑洞

如果文物穿上毛衣会有多温暖呢?

今天咱们借助AI

给文物穿上毛绒外套

一起毛毛茸茸迎新冬~




01

水陆攻战纹铜豆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水陆攻战纹铜豆是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罗家坝遗址33号大墓,直口微敛,下收成子口,弧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端内折。

该文物器表纹饰丰富,包括水陆攻战、宴乐、武舞、狩猎、采桑等,呈现了古代巴人的重要生产、生活画面,是目前发现青铜豆中纹饰种类最丰富的一件。


“嘶,好冷好冷,赶紧裹好我的大毛衣。”


冬天到了,连我们的镇馆之宝也想要穿上暖和的毛衣啦!



02

嵌错狩猎纹铜壶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嵌错狩猎纹铜壶是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罗家坝遗址2号墓,侈口,束颈,弧肩,圆鼓腹,圈足。

该件铜壶造型精美,是青铜壶类器物中的精品,壶身纹饰真实再现了古代巴地族群的狩猎情景。


“谁说梨形身材穿衣不美的?看我这身衣裳,有没有爱上我呀~”


细长的颈、圆鼓的腹,穿上多巴胺色彩毛衣的嵌错狩猎纹铜壶更显阳光与活力,真是太萌啦!



03

巴蜀图语铜印章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巴蜀图语铜印章是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罗家坝遗址25号墓,圆形,桥形钮,阳文。印面由星、月、山等巴蜀符号构成。

该件器物保存完好,是目前发现巴蜀印章中符号图案最为丰富的一枚。


“我虽小小一枚,圆如铜钱,但生气起来也是很可怕的哦!”


瞧,干干脆脆、可盐可甜的巴蜀图语铜印章放狠话了,简直不要太可爱~



04

铜敦 (duì)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铜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盛食器和礼器,由盖、身上下扣合而成,器身与器盖相同,器身呈椭圆形。盖与器能合成球形,上、下两部分完全相同,大小一致。


“他人笑我穿得厚,我笑他人冻得透!”


铜敦真是嘴硬,虽然看起来严肃,一旦穿上了毛衣,真是满满的反差感,嘿嘿......



05

尊缶 (fǒu)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尊缶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物,为古代盛酒器,其造型起源与古代陶缶。这件大缶,不但拥有足以傲视同类的巨大体型,而且在纹饰上也极尽精美,器表由细密复杂的涡纹、重环纹、蟠螭(chī)纹、綯纹、雷纹、蕉叶纹、带纹、蟠蛇纹等构成。赋予它“酒器之王”的尊号并不为过。


“花重金养起来的肉肉,就是要留在冬天御寒的~我不胖,只是衣服太厚啦!”


说得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肉肉虽能抗冻,但冬衣也必不可少。尊缶穿上“毛衣”,也被赋予了别样的温暖活力。



06

虎纹战国铜戈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虎纹战国铜戈是我国青铜时代特有的一种勾兵,最早的铜戈出现在3500多年前的夏朝,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两千多年前,正值战国时期,巴国纷争不断,铜戈随巴人先祖四处征战迎敌。

它一般由戈头、柲(柄)、铜鐏三部分组成。戈头包括援、内、胡三部分,援是横出的杀伤部位,内是连接柲的部分,胡是援和内之间的部分,有穿绳缚柲的作用。铜戈身上老虎图纹,威武勇猛,展示了战国时期士兵们的英勇和无畏。


“啊啾...今天的风好大,不穿外套怎么行,大家也要多穿衣服哦。”


北风冷飕飕~快来给咱们铜戈宝贝安排上御寒的毛衣!



07

铜甗 (yǎn)



点击图片为它“穿毛衣”


铜甗是先秦时期的蒸煮用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鬲,用于煮水,上部为甑,上下之间有箅。铜甗的口沿上有两桥形外撇耳,箅为长方形穿孔,甗口沿下部及腹部饰龙纹。


“一场秋雨一场寒,感觉连我这身铜皮铁骨都开始有点吃不消啦。”


别看铜甗这么大一个体格,也是经不起冻的,赶紧点击屏幕,帮它添上一件温暖又时尚的冬装吧!



看着穿上毛绒外套的馆藏文物

是不是可ོ爱ོ到ོ发ོ芽ོ!

有没有温暖到你呢?

暮秋已别,顺问冬安

天冷大家也别忘添衣哦

快和文物一起

扑向毛绒绒的冬日吧~

宣汉文旅
这里是中国旅游百强县、天府旅游名县——宣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