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画院副院长作品:探索国画中的深邃意境

文摘   文化   2024-11-19 05:00   辽宁  

在中国艺术史的长河中,绘画与书法领域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在当代,书法家跨界涉足绘画的现象日益增多,曾来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来德,这个名字在书法界颇具影响力,他不仅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院长,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深受民间书法传统和日本现代艺术理念的影响,每次新作展出总能吸引众多目光,有时甚至引起轰动。

然而,曾来德的书法风格充满探索精神,这使得他的作品并非易被大众理解,也因此招致了不少批评和质疑。尤其是他的知名学生刘晓庆举办书法展或销售作品时,曾来德往往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饱受争议。

今日,我们不讨论曾来德的书法,而是聚焦于他的国画创作。

为何书法家会涉足绘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出于对绘画的热爱,二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毕竟,有句老话说,“好字不如烂画”,绘画作品往往能卖出更高的价格。那么,曾来德属于哪一种呢?

从曾来德的国画作品来看,他最常创作的是山水画,这也是许多跨界书法家的首选题材。此外,他还创作一些写意花鸟画。选择山水画作为题材并非偶然,与人物和动物相比,山水画相对容易入手。

曾来德的山水画以焦墨技法为主,虽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他的作品依然根植于传统,追求山川的壮美和草木的繁盛。然而,他的一些山水画作品在形式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难以归类为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

笔墨的运用对于画面的生动性和意境的营造极为关键。然而,曾来德的山水画在笔墨运用上显得较为混乱。尽管他强调对焦墨技法有深入研究,追求焦墨山水的意境之美,但在其作品中,这种意境并不明显。焦墨山水追求的是干裂秋风般的沧桑美,这对画家驾驭笔墨的能力是一大考验。曾来德以书法为基础,以书入画,选择焦墨本是明智之选,但他的作品中虽有焦墨山水之形,却缺乏相应的韵味。

再谈气韵,这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要使画作气韵生动,画家不仅要在笔墨上下功夫,还要精心布局画面,更要在画外下苦功。但曾来德的山水画似乎并未体现出他对画面位置的精心经营,也缺乏气韵。

一幅缺乏意境的山水画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力的空壳。优秀的作品应能引起观者的共鸣,而非画家的自我陶醉。但曾来德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过于张扬、缺乏文雅之感。他试图挑战传统,创造新的艺术理念,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完全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曾来德在刘晓庆的书法展上的高调亮相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历史上,确实有人借助老师或学生而声名鹊起,但曾来德究竟属于哪一种呢?

总的来说,曾来德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颇具争议。他的作品有时更像是字画的混合体,让人难以区分。但话说回来,曾来德已到了退休之年,退休后,他或许可以加强内功修炼,在未来的书画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书画相约
为书法家画家提供交流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交流、鉴赏、拍卖平台;书法国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与销售,书画馈赠礼品营销;书画笔会、展览、活动;佛教、茶道、文玩、摄影同好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