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柯平:科技与文化遗产共舞,点亮中原璀璨明珠

科技   2024-12-16 19:25   河南  


近日,在郑州大学举办的“中原瑰宝: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科学文化论坛上,来自科技史、考古学、水利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原地区科技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与共生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这一学术盛宴,是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联合河南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的主要内容。专家们认为,古代科技和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民族的根和魂,开展科学文化探源活动,加大对古代科技和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将会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这一学术盛宴,不仅是对中原悠久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结合路径的深刻探索。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古代科技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从裴李岗的绿松石装饰品到二里头的青铜铸造技术,再到隋唐大运河的水利工程,中原文明在农业、冶金、建筑、水利等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古代中原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为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实践经验。

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首先体现在对古代科技文明的挖掘与传承上。中原地区在农业起源、青铜冶炼、城市建筑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受到专家们充分肯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星光指出,中原地区在农业起源及发展、青铜冶炼技术、城市建筑技术等方面领先于世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技文化遗产。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为现代科技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滋养。

科技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因此,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要坚持古为今用。为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尚智丛提出了“活文化”概念,强调“活文化才可以传承、丰富、发展下去,要将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不应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保护与传承上,更应注重精神层面的活化与创新。

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互融共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现代科技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中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审美价值也可为现代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灵感。例如,古代建筑中的木构架、冶铜技术中的块范法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智慧,在现代科技领域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科技与文化遗产互融共生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原地区更应深入挖掘丰富的科技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创新发展,让中原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科学文化建设是科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众对中华文明和科学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科学素养,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科协组织要通过科学普及和广泛宣传,让公众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助力培育现代科学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编辑:韩章威

审校:丰   硕
审核:刘小英

往期推荐

1.河南省科协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级干部轮训暨“十大”会议精神培训班

2.这30项拟入选!“典赞·2024科普中原”评审结果公示!

3.鹤壁的这场启动仪式,确实很有“料”!

4.全国学会入豫对接活动“科创中国”河南行成功举行

点亮 让更多人看见↓↓

河南科协
河南省科协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科学思想,服务科学生活,建设科学河南,营造科技工作者、科学爱好者的共同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