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知名作家琼瑶12月4日下午1时22分许,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去世,终年86岁。
琼瑶的遗书中提道:“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琼瑶,原名陈喆,十六岁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二十五岁时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窗外》。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创作了70余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烟雨濛濛》《还珠格格》《一帘幽梦》《庭院深深》等,多部经典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影响至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与观众的心弦,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琼瑶自己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图源:琼瑶自传《我的故事》)
其实琼瑶与四川也有着不解之缘。她1938年出生于四圣祠街的仁济医院,也就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4岁时随父母回到了老家衡阳;1944年 ,战火烧到衡阳,为躲避战乱,历尽艰辛逃难到重庆;随后,跟着母亲定居在四川泸州的泸南中学……可以说,琼瑶的大半个童年都是在四川和重庆度过的。
琼瑶曾经有一本记录自己在与亲人分隔了39年后,回乡探亲的书《剪不断的乡愁》,专门提到了自己与四川的缘分。她曾经在书中写到她的乡音,实力演绎了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离开湖南时,说的是四川话。现在,我说的是略带南方音的国语,乡音,我甚至不知道,我的乡音是怎样的?小时候,我的语言是复杂的,为了适应环境,我说过四川话,说过湖南话,说过上海话,说过北京话……如今,已演变成我目前唯一会说的国语了。”
在《剪不断的乡愁》中,离开成都40多年的琼瑶再次回到成都前,还专门找家里老人打听了当年在成都的住处“暑袜街,布袋巷”。在琼瑶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关于暑袜街的图画:古老的石板小路,路两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合抱的大槐树,枝桠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墙。每户人家,都有两扇油漆斑驳的红门,门上嵌着褪色的铜门环。当然,这条街一定在郊外某处,因为,街的旁边,应该是大片大片的油菜田。
也许是离开成都太久,她已经不记得暑袜街位于成都市闹市,但当年门前的油菜花的印象依旧清晰:“唯独记得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前有一大片的油菜田,每当油菜花开的季节,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似乎漫无止境地由地的这一边,一直开到天的那一头。油菜花。这么多年以来,我记忆的底层,一直有一片盛开的油菜花。”
除了油菜花,琼瑶记忆中还有茶馆和滑竿。在《几度夕阳红》中,琼瑶曾经描写过四川的茶馆,而在她回乡探亲时,还专门去体验了一把成都的茶馆:“这家茶馆在一个闹区的小巷子里,像一座学校的大礼堂,但已十分陈旧。里面早已坐满了人,原来都是听说要表演,全部‘老客人’都来了,座中白发苍苍的不在少数。大厅前面有舞台。座位是长板凳,板凳前有简单的木桌,桌上有茶碗茶碟。”
实际上,琼瑶记忆中的家就位于成都总府路81号的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阁楼,占地760平方米拥有西式坡屋和陶瓦屋面,是典型的近代公馆式建筑,风格偏向欧式。这座建筑原本是民国时期一位银行家的宅邸,后来成为多家银行员工的宿舍。2015年5月26日,这座建筑被列入成都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尽管琼瑶后来定居台湾,但她与成都的联系从未中断。2002年,她得知当年为自己接生的市二医院老护士段仪明还健在且喜欢自己的小说,琼瑶寄去了一本亲笔签名的自传《我的故事》,扉页上写着:“段老太太留念。”这份跨越海峡的情谊,展现了琼瑶对成都深深的眷恋。
综合:四川观察、封面新闻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川越海峡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