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往外走”
而在今天(农历大年初六)
一些阜阳人
则赶往高铁西站
不是往外走
是想留下来
1月23日
我市2025年迎新春招聘季活动
在高铁西站正式开启
并将持续至2月12日
连日来
招聘活动火热进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既有寻求新岗位的返乡人员
还有不少刚毕业的“00后”高校生
“过完年,不再往外走了!”
“我的家乡在变好,机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留在阜阳?
因为
阜阳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阜阳风景优美,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公园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颍州西湖
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赛事、音乐、人文、美食等“引客入阜”。以去年为例,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中国田协10公里精英赛暨城市欢乐跑、“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成功举办,斑马音乐节、阜阳马拉松火爆网络,带动城市曝光量超20亿人次。
阜阳马拉松
颍州西湖晋升4A级景区,八里河、双清湾沉浸式夜游精彩纷呈,诗画颍淮人气满满。全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到阜阳去”成为网络热词。
为什么留在阜阳?
因为
2024年3月2日,省政府批复了《阜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我市规划建成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
我市位于皖豫两省交界处,地处合肥、武汉、郑州、徐州等都市圈围空区域,具备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的条件。阜阳市拥有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已进入了阶梯递进、提速增效的厚积薄发期。
省十一次党代会中明确“阜阳城市圈”概念,《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首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阜阳城市圈;《阜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又明确构建“一圈两片多廊”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打造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等发展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出新方向。
为什么留在阜阳?
因为
近期,2025年迎新春招聘季活动在阜阳高铁西站站前广场火热进行。40多家企业参与,1000多个“待遇优、离家近”的就业岗位,让不少返乡人员动了心。
“以前总觉得外面机会多,但现在家乡的发展也很快,工资待遇不错,还能照顾家人,何乐而不为呢?”刚下高铁的小徐,带着行李就直奔招聘现场。他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岗位肯定更愿意留在家乡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优化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预计去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产值(营收)分别达600亿元、1400亿元、310亿元、750亿元,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去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500亿元,前三季度全国城市排名第93位、较2023年上升6位;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均居全省前列……
为什么留在阜阳?
因为
春节前,在合肥上班的程先生返回家乡颍州区颍西街道河水集,从徐淮阜高速颍州西湖站下高速,沿着西湖大道十多分钟就到了家。“回乡更快了,以前从颍淮大道高速口下高速,到家得半个小时。”程先生很惊喜。
去年,我市积极推动区域性交通强市建设,阜淮高速、宁信高速寿颍段全线贯通,商固高速临泉枢纽至皖豫省界段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县城通”,阜淮城际铁路、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双核四极”港口群、三角洲区域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扎实推进。阜阳机场旅客吞吐量12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撑阜阳、带动皖北、呼应合肥”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和对外开放平台加速构建。
目前,6个方向普铁和规划建设的7个方向高铁呈双“米”字型贯穿阜阳全境;济广、宁洛、滁新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23个高速出口遍布阜阳;阜阳机场是安徽省第二大空港,距高铁西站仅600米;淮河、沙颍河“黄金水道”通江达海,“铁公机水”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为什么留在阜阳?
因为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介绍
我市始终把青年人才
摆在C位
我市先后出台“颍淮英才计划”“加快建设区域人才强市的意见”等系列人才新政,迭代升级促进企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引进的各类人才能补尽补。
对事业单位引才,保障人才所需编制,最高给予54万元生活补助。
对企业引进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最高给予36万元生活补助。
对制造业企业引进的非紧缺专业本科及以上和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分别最高给予3万元、1万元补助。
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给予一次性3000元就业补贴。
对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最高300万元的贷款贴息,同时提供免费场地支持。
此外,我市还提供全方位锻炼岗位,落实“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实力;加强对人才的住房安居保障等。
去年,我市不断优化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完善“四个约见”“五减一提”“帮办代办”等机制,为企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诉求5337个、满意率99%以上,“免申即享”兑付资金12.9亿元、惠及6.8万户(人)次,满意“阜”务品牌持续擦亮。
文字: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图片:全媒体记者 王彪 庞诚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