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一家亲:红寺堡镇中心学校联合推出2024“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非遗进校园活动

时事   2024-12-12 20:03   宁夏  


多彩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童心

红寺堡镇中心学校迎来非遗文化新篇章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红寺堡镇中心学校联合红寺堡区文化馆共同推出的2024“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非遗进校园活动在11月25日至12月12日陆续开课。

本次活动分为扎染、花儿、剪纸、烙铁画、皮影戏、秦腔六大主题,50余节课程,覆盖红寺堡镇中心学校辖属16所小学,4400余名学生。该活动通过邀请特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和课后服务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的了解,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PART.1



皮影戏



皮影,也称“灯影戏”或“皮影灯”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伴随着传统乐器奏出的欢快旋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在老艺人们的操纵下跃然幕上,演绎着一段段经典的故事。

随着皮影戏的落幕,孩子们的热情并未随之消散。他们亲手拿起那些在灯光下舞动的皮影,感受着这些古老艺术的魅力。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手中的皮影,仿佛自己也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


PART.2



秦腔



秦腔,这一古老而深沉的艺术形式,如黄钟大吕,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千年。它承载着西北大地的风土人情,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

台下,师生沉醉在演员精彩的表演之中。他们专注的眼神、热情的掌声深切地表达出对秦腔表演的肯定、对秦腔艺术的浓厚兴趣。




PART.3



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剪纸的乐趣。从折纸到画图,再到小心翼翼地裁剪,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看着一张张普通的纸在自己手中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PART.4



烙铁画



烙铁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是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烙铁画,不仅体验了传统技艺的魅力,还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PART.5



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记好每一个重点,用心去感受,大胆尝试。在扎染的活动中,同学天马行空,细心认真的包扎,积极请教,认真聆听,在老师的教学下,同学们扎染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作品。





PART.6



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一种民歌。在校园里,传来一阵阵高亢悠扬的歌声,宁夏花儿非遗传承人正在给学生们教唱宁夏花儿,轻松悠扬的花儿“漫”在校园里,也深深“漫”进了孩子们心里。
非遗课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和“花儿”演唱的兴趣,爱唱爱跳的天性在这里尽情释放。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学生张拯钧说:“在‘花儿’非遗课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红海小学学生马雅舒说:“我非常喜欢‘花儿’演唱,在教室上非遗课很开心,很期待下一节非遗课学习更多的‘花儿’民歌。”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我镇辖属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焕发出勃勃生机,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结合移民文化,扎根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用中华千年文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学子心中。








编 辑 | 刘甜甜

 对 | 党思雪

初 审 | 王   瑞
审 核 | 李玉平
     来 源 |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心学校
 


青春红寺堡

抖音号:htw366

快扫左边的码关注

我们的官方抖音账号~~

红寺堡共青团
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