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获悉,11月6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文件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其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的生产制造。
文件设置了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目标: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3~5 家。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主要聚焦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以及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
1、新型储能本体产品及技术
锂电池。加快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攻关,发展高附加值辅材产品,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高能效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全气候长寿命电池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
钠电池。研发高性能负极材料、高容量正极材料,聚焦高比能、宽温域、高功率发展方向,推动大规模钠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攻关。
液流电池。开展液流电池电堆、双极板、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超级电容器。支持高电压电解液、高导电石墨烯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开展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电极制备、高效预嵌锂等技术攻关,发展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超级电容器。
铅炭电池。开展新型复合材料板栅、高导电性多孔炭材料等技术攻关,支持低铅含量、高比能、长寿命铅炭电池产品研发。
飞轮储能。提升高速旋转环境下轴承可靠性、承载力,突破高强度、低密度、长寿命转子材料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研发耐高温高压、大流量高效压缩机,提升大膨胀比、高可靠透平膨胀机供给能力,布局大容量、高密封性储气设施,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其他技术。前瞻布局开发水系锌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新型空气电池等新体系电化学储能技术。推动储热、储冷等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突破。
2、高效系统集成和智能调控产品及技术
先进结构设计。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先进无模组技术、无极耳电池技术等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柔性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精细化电池管理。发展主动均衡技术,探索基于端边云架构的先进储能系统高效高精度管理技术。围绕大规模储能系统开展高精度智能传感技术攻关,开发适用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安全设计与评估技术。
高性能变流器。面向 1500V 以上高电压应用需求,开展高能量转换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压级联技术攻关。加快电池管理系统与变流系统一体化设计技术开发,提升大规模新型储能电站有功、无功支撑能力。
高效热管理。围绕提升电池热性能感知和预测精度,研发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等多种高效先进热管理技术,攻关结构紧凑、导热性能优异的热管理结构设计技术。
智能化能量管理。突破基于指令跟踪、平滑出力等多种模式的调度策略优化技术、多设备协同优化控制和构网控制技术。开发储能调节能力评估与智能调度决策系统。建设面向区域电网综合应用的分布式储能资源协同聚合调控平台。
高性能器件和预制舱。研发新型储能系统用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传感器、耐高温耐高压低损耗 IGBT 器件,支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驱动控制关键技术和标准化高强度预制舱技术攻关。
3、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产品及技术
本征安全技术。围绕提升储能电池环境适应性和热稳定性,开发强热稳定性正极和低膨胀负极材料、高强度耐高温隔膜、温敏性阻燃材料等先进高安全材料技术,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固态化发展,提升本征安全性能。
主动安全预警技术。发展基于电压、温度、荷电状态、阈值、变化率等运行关键参数研发智能传感器,结合先进算法开发高精度储能系统安全故障预判和诊断技术、系统热失控预警技术、储能电池状态估计和残值评估技术。
高效安全防护技术。聚焦热蔓延抑制目标,开发高效清洁抗复燃灭火材料技术,单体和模组间热传导阻隔技术,高效环保冷却及消防技术。
安全性能评估技术。建立新型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技术体系,提升新型储能系统、分级安全管理优化技术,研发新型储能系统安全态势智能评估技术、新型储能产品加速老化测试技术。
文件进一步设置了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主要包括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
1、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
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探索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通绿电-绿氢-绿氨/绿醇产业链,推动多能互补高效利用。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推进共享储能,提升储能对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能力。加快在土地资源紧张或偏远地区推广替代型储能,加强变电站、应急电源等设施设备建设,增强电网保障能力。
2、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
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工信部及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dtmaterial (微信) 1535513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