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担使命 地质报国谱新篇——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不断开创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摘   2025-01-21 19:40   山东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回望2024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山东省地矿局”)笃行不怠、捷报频传。承担矿产项目353项,提交矿产地11处,其中新发现战略性矿种矿产地4处;实施各类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2142个,完成各类调查面积8.1万平方千米,生态修复治理面积969公顷;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自然资源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奖数量创历年之最……
  一组组亮眼数据,定格了山东省地矿局意义非凡又不寻常的2024年;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彰显着全省地质工作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齐全、技术装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地质科研能力最强的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山东省地矿局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牢记矿产资源安全“国之大者”,加快推动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开创了山东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笃行不怠
砥砺奋进显担当

  过去一年,山东省地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点任务,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取得了扎实进展和明显成效。
  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建设迈上新台阶。持续开展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邀请来自12个省区的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开展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先锋对话会,共话地质工作发展大计,合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第六地质大队被自然资源部表彰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深入推进“一品牌两平台多元化”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品牌建设,形成“1+15+N”品牌矩阵,召开党建标识发布会,开设党建品牌专栏,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党建品牌获省直机关基层党建品牌优秀案例一等奖,并入选省直机关“十佳机关党建品牌”。加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研究,1个案例荣获全省机关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1项调研成果荣获2024年度全省机关党建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已连续4年获此殊荣。1个案例入选“走在前、挑大梁”山东改革创新教学案例课题。
  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文学精品不断涌现,基于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找金英雄事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金色日出》由明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入选“中国好书”、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不断加强地质文化理论建设,作为主要参编单位,编纂出版《新时代弘扬地质优良传统》;情景剧《金铸丰碑》荣获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名单”;1人获“讲好普通话·展现新形象”省直机关十佳窗口普通话大赛一等奖。全省首档地质新闻类节目、山东广播电视台优秀栏目《山东地质播报》全年播出23期。以展示第六地质大队为代表的我国地质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的新时代英雄地质队精神展馆,全年接待各界参观近百批次,已成为山东省地矿局对外宣传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立足主业
增储上产新突破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东省地矿局聚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高站位精心组织、严要求扎实推进,勾勒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乘势而上的生动局面。
  聚焦战略矿产,实现找矿突破。围绕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承担矿产项目353项,新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战略性矿种矿产地4处,新圈定找矿靶区41处;共同参与完成胶东金矿资源基地超大型金矿勘查工作;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齐河—禹城地区富铁矿勘查,提交富铁矿资源量4400余万吨,开创了深覆盖区寻找富铁矿的先河,山东省地矿局也成为在该地区找矿效率最高,提交评审认定资源量最大的地勘单位。
  创新找矿机制,凝聚找矿合力。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牵头成立了由地勘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矿山企业等10家国内知名单位组成的新一轮金矿找矿突破战略联盟,积极推进地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探索“技术+矿权+资金”等找矿机制,鼓励局属地勘单位之间合作找矿,挖掘自有探矿权找矿潜力,实现找矿突破;依托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黄金集团等10余个地方政府、大型国企多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新机制。地质找矿机制创新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注入了强劲动力。
  构建找矿格局,实施“三线联动”。落实“一个立足,三个面向”工作思路,加快实施矿产勘查“走出去”战略,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地质找矿新格局。省内,突出攻深找盲,围绕优势矿产,承担实施胶东等地区深部金矿勘查项目,鲁中—鲁西富铁矿资源基地郭店地区富铁矿勘查;微山和兰陵县稀土矿勘查;鲁东地区有色金属及石墨矿勘查等。省外,到新疆地矿局、喀什地委、山东援疆指挥部、青海地矿局、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等对接工作,拓展西部找矿空间。创新开展“地质援疆”工作,组织召开地质援疆座谈会,成立援疆工作站,拓展援疆工作新领域,探索地质援疆新模式,地质援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被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12省区实施地质找矿类项目200余项。首次参加港澳山东周系列活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境外,融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了安哥拉、津巴布韦、尼日利亚、沙特、柬埔寨、赞比亚、加纳、刚果(布)等境外合作勘查项目。
转型升级
地质赋能绘华章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过去一年,在做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同时,山东省地矿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在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海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等方面创新突破,实施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2142个,完成各类地质调查面积8.1万平方千米,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地质技术支撑。
  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挖资源赋能新潜力。黄河流域(起步区)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调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恢复工程科研监测等项目扎实推进,完成黄河流域(聊城—东营段)生态地质调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承担东营市五干排上游(德佑)固废处置项目,是近年来全局承担的生态环境领域最大单体项目,预计可实现治理面积11.6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沿黄9市地热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修复、水土污染调查评估等工作。加强地热能调查与研究,协助省人大在山东省地矿局召开全省黄河流域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情况座谈会。
  聚焦服务“双碳”目标,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地热能勘查开发,承担的“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高效井下换热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实施的提升工程与原系统相比,可将单位面积换热量提升24%,运行电耗降低15%。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地热管家”服务,提升技术支撑水平、拉长产业链。技术支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落地,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单一区域地热供暖项目,将实现地热清洁供暖500万平方米。在沾化发现沉积盆地型岩溶热储高产地热田,可满足沾化城区70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需求。为德州市武城县、陵城区、庆云县、天衢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44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地热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承担实施的2个项目入选我省第一批地热能试点工程,占总数的1/3。在济南、德州等地承担地热开发利用工程相关项目18个,可实现供暖305万平方米。
  聚焦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各类修复治理面积969公顷。支撑烟台市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山东黄渤海海岸带(烟台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全国首个“海岸带”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和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协助淄博市淄川区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申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省级财政资金。深度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在省内承担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建设用地等水土污染调查评估项目,在我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的9市中,7市由省地矿局承担。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加大海洋地质工作力度。召开全局海洋地质工作推进会,研讨推动海洋地质工作的新路径、新思路。充分发挥南黄海地球多圈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用,浒苔前置打捞工作成效突出,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配合做好省政府、自然资源部主办的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成功展示了海洋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和“探海一号”重大海洋装备,收到省自然资源厅发来的感谢信。主动服务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参与编写的《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25)》由烟台市政府发布实施。聚力海洋强省建设,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我省海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情况专题调研。
  聚焦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技术保障。在全省行业系统内首次获批“2023年国债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采购项目”1项。局属3家地勘单位入列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全局省级队伍增至8支,总数位居全省行业系统第一。配合各市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应急处置、应急演练活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912点次,现场应急处置83次。为济南、烟台、威海等多地市提供应急救援技术保障50余次。“项目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成果获“2023年度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应用场景”奖项。联合山东高速集团,采用卫星遥感、人工巡检和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累计完成排查路线长度近9000公里,保障山东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持续开展16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支撑服务青岛、泰安等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国债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承担项目41个,项目资金数占全部资金的64%,彰显了全省地质工作主力军的压倒性技术优势。
  聚焦服务社会民生,助力乡村振兴。过去一年,共实施找水打井、农业地质、乡村旅游地质、农村环境治理、地质灾害监测及治理等项目280余项。在烟台、德州、济南等地累计为乡村群众找水打井51眼,总涌水量每日4.2万立方米;积极开展城乡供水水源地勘查,济宁高新东区建成水源地1处,供水量每日2.5万立方米,可保障25万人生活饮水需求;济南章丘水源地项目总涌水量每日7000立方米,平阴水源地项目涌水量每日5万立方米,汩汩清泉韵动着幸福的节奏,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协同发力
创新突破获佳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过去的一年,山东省地矿局在科技、人才、创新三大关键领域协同发力,踏出了一条特色鲜明、赶超跨越的发展新路。
  推动重点研发项目集智攻关。全年开展科技项目139个,推动地质科技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攻关。有序推进“滨海地区金矿勘查评价技术与增储示范”等国家、省重点研发项目,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专题5项,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科技支撑项目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项。聚焦地热产业,超前谋划,强力推进,“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并纳入全省“1313”实验室体系。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运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取得历史性突破。
  人才驱动积蓄高质量发展原动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理念,坚持引育并举培养地质科技人才,打造了梯次合理、衔接有序、顺应地质行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过去一年,1人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领军人才3人、青年人才2人,入选数量保持全国地矿系统领先。
  创新驱动的引擎轰鸣不息。科技创新成果创历年新高,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自然资源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承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及农膜监测项目20余项,山东省农业地质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大棚数字化管理系统等项目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启用,支撑青岛、泰安市完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新发布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12项,城市地质安全、地下水水源地勘查评价等领域在研标准规范12项。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市级分中心在城市管理、城乡建设、安全应急、生态环保、文旅文物、维稳综治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展了潍坊市蓝碳经济价值评定与潜力调查、临沂市矿产资源动态监测、德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遥感监测项目,有力服务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在肩再出发。新征程上,山东省地矿局将精准聚焦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扎实履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以高水平地质技术赋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不断开创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全国一流新时代现代化地质强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①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干事创业好团队”
②山东省地矿局地质队员在西部开展野外地质勘查工作
③山东省地矿局邀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代表开展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先锋对话会
④山东省地矿局南黄海地球多圈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⑤山东省地矿局技术人员正在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⑥山东省地矿局承担的齐河—禹城矿集区郭店地区铁矿普查项目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物化探
立足地质,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