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著名表演艺术家去世!他扮演的这一角色家喻户晓

时事   2024-12-02 22:39   湖南  

记者从王珮瑜、张建峰等多位京剧艺术家处获悉,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饰演者童祥苓,于2024年12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一代偶像“杨子荣”走了,但“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的豪迈唱段将继续传唱……



童祥苓1935年生于天津 ,成长在北京,8岁启蒙学戏,专工老生武生,师从富连成科班的名师雷喜成、刘盛通、钱富川,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最终形成余、马、麒各派兼备的风格,独树一帜。而由童侠苓、童寿苓、童芷苓、童葆苓、童祥苓兄妹五人为代表的“童家班”曾在上海滩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童家班”加入上海京剧院,成为中国舞台上著名的京剧名角之家。1958年,上海京剧院一团根据小说《林海雪原》并参考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同名话剧创排了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作品问世后极为轰动,由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更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今年国庆期间,童祥苓还在微博发文:“我在国庆期间看到了上海京剧院最近演出《智取威虎山》的视频,他们在第四场参谋长的台词里恢复了原来的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党和毛主席的赤胆忠心”,感到非常高兴!我觉得这句台词是献给建国75周年的最好纪念礼物!”


曹可凡、刘晔等沪上知名主持人

发文缅怀童祥苓先生



王珮瑜和张涵予

都曾饰演过“杨子荣”一角,

刚刚他们发文悼念


网友:先生千古


他曾是改革先行者

童祥苓生前曾向《解放日报》讲述过一段难忘的往事。


1983年,由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和李炳淑分别组建的两个包干责任制演出队,率先冲出上海京剧院体制改革的起跑线。演出队成员经济分配,实行“基本工资加分红”的办法。当年,上海京剧院共演出870场,在当时的市文化局系统各演出团中演出场次最多;经济收入45万元,居市文化局戏曲演出团体首位。


往事历历在目:当童祥苓戴上眼镜在合同书上签字,队友们向他高声呼喊:“签!手别哆嗦。”


童祥苓这样告诉《解放日报》记者


从一心扑在舞台的演员变身为统领演出、经营的剧团“老板”,我心怀忐忑,承包队完全自负盈亏。从联系演出、项目经营、财务收支等,我全要一手抓。我只是个演员,没有任何经验,能不能稳定给大家发出工资,让剧团活下来,都是难题。我很感谢大伙对我的信任,大家把心拴在一块,劲往一处使,这是我一段十分珍贵的艺术经历。


历时一年的承包期,演出邀约纷至沓来,《群英会》《甘露寺》《红娘》《武家坡》等传统戏是常演剧目。我带领团队全国跑,大家住过招待所,也睡过演出后台,辗转于大大小小的剧场,耐着酷热、严寒在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演出。一天演几场、一演一个月的连轴转是常态,艰辛不言而喻。苏北一个偏僻乡镇邀请我们去演出,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众知道我们来,别提多兴奋了。在最简陋的露天舞台,我们一天演两场。许多人看完第一场不过瘾,不愿意走,干坐着等下一场,甚至还出动派出所民警维持秩序。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让我很感动,我们千辛万苦下乡演出是值得的——身体很疲惫,内心很充实、很满足。


记得在湖南巡演,我们看到益阳、岳阳等地洪水灾情严重,大家心里很焦急:“我们是改革试验团,应该急人民之急,想人民所想,作为文艺工作者有为灾区人民分担困难的义务。”首场演出结束后,我代表演出队提出义演,将全部收入捐献灾区人民。结果真的成了,我们在湘潭市工人文化宫义演京剧《龙凤呈祥》,2200张票销售一空,当时的湘潭市委领导纷纷掏钱买票,热情支持这场义演。


实行包干责任制,得失和所有演职人员相关,我们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得好奖励,做得不好处罚。巡演前,演员有梳着大背头、长头发、大辫子的,都自觉剪发,还有的剃了光头,方便化妆。演出队鼓励大家剃头,节约时间,还专门发了剃头费。结果大家异口同声,老花钱,太浪费,干脆队里买一把刮胡刀,每天刮。大家也爱护道具、盔帽、服装,因为所有的一切是与剧团的命运拴在一起的。


巡演途中,我们也不忘提升剧目质量。搞话剧出身的随团导演,时时对演出效果进行修整,要求也很严格,谁要穿丝袜,就扣钱,必须穿传统的布袜子,观众偶尔看到长裙、长袍的腿才不觉得出戏。对我来说,演传统戏并非凭经验按部就班。我一直记得老院长周信芳说过的话,京剧程式取材于生活,又简化了生活,但若过于简化,就不动人了。表演要有真实感,要注重人物的内心戏,一定要让观众先看到你眼神里有伤感,然后再抹泪。我也一直在总结自己演现代戏、新创剧目的表演经验,就是演传统戏,也要与时俱进,老戏新演。


童祥苓与妻子张南云在舞台上下都是好伙伴


来源丨上观新闻、北京青年报、文汇报、网友评论

编辑丨刘颖

更多新闻

@楹联爱好者,新时代的春联2025年度原创大赛邀您参与!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