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冰雪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穿梭于“热雪”与热爱之间
行走在冰雪旅游一线
为展现吉林冰雪的独特韵味
挖掘盛景下的动人故事
中国旅游报聚焦“冰雪夜归人”
在一线工作者的小视角中
窥见吉林冰雪大现象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长白山上倒站车司机也是“超级导游”
“从换乘中心到天池主峰单程10.2公里,山路有72道急弯,非常考验驾驶技术。”驾驶员王立军看上去特别精干,一边稳稳地掌控方向盘一边介绍着眼前的道路。王立军既是景区的一名驾驶员,也是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景区运营一部经理,管理着景区倒站车司机们。
这段盘山公路是长白山北景区内抵达天池主峰的必经之路,有许多急转弯,景区的倒站车司机们每日往返,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严格的上岗制度,给游客们带来既安全又刺激的旅游体验。蜿蜒的山路不仅连接着山间的奇峰异景,也记录下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与坚守。在旅游高峰时,驾驶员每天要往返十余趟。王立军作为他们的“带头人”,从2006年入职以来,在这条路上一跑就是18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运营部保持18年零事故。“看这儿,这里是个急弯,我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规律,到了哪个位置该减速、该打方向,我心里全都清楚得很。”他说。
早在2000年,王立军就曾以个体司机身份送游客游览天池,随着长白山管委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相继成立,他应聘成为企业的驾驶员。多年来,王立军见证了长白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倒站车服务的不断升级。
“前些年的冬季是长白山的旅游淡季,每天也就百十来人,能有二三百人都算多的了。随着道路的升级改造和景区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冬季南方游客越来越多。最近两年,从11月开始就有几千、上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景区。倒站车从最开始的60多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台了。”王立军感叹,“现在的长白山已经没有‘淡季’了。”
而一路风景和一路安心的背后,是景区深思熟虑的管理与安全保障。“为确保行车安全,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行车规范,要求司机务必严格依照操作规程驾驶,并且按照限定速度行驶。这条道路上每天都有测速、区间测速、不定时巡检。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安全管理标准,每天还有安全稽查部、运营部、主管副总进行三方巡道,确定是否可以正常运营……”讲起安全方面的事,王立军滔滔不绝。
“这条路上不能有一米冰,不能有一米雪,要全程露出地面,一点隐患都不能有。”长白山冬季降雪频繁,除雪防滑是冬季旅游的重中之重。王立军还担任主峰道路的清雪防滑队队长,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王立军和队员们常常凌晨3点多就上山巡视路况,发现有积雪的情况就要立即清除。雪量大的时候,他们甚至需要通宵作业。“最长的一次,长白山景区连续关闭15天,雪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不停地清理。”王立军回忆。
“我们会把每一位游客当成朋友、家人。”除了安全驾驶,王立军还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他深知,一次愉快的旅行体验不仅取决于美景,还在于旅途中的细节和服务。在运营前,他要求驾驶员们对车辆从内到外进行大扫除;游客上车,他们会面带微笑热情地打招呼,贴心地提示游客系紧安全带;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就会变身导游员,适时地为游客介绍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长白山。游客丢了东西,他们则会调动多方资源竭尽全力寻找。
坐在车上,透过车窗,白雪覆盖的远山近林次第展开。“2024年秋天,这条路因为形似电影《飞驰人生》中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越野拉力赛道在网上火‘出圈’了,被网友称为‘东北版巴音布鲁克’。”说到这,王立军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我和其他驾驶员们都很自豪,只是做好把握好方向盘的本职工作,现在倒站车成了游客旅游的新体验,我们也成了别人眼里亮丽的风景。虽然只是平凡的司机,却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着长白山的精彩,也守护着游客们心中的美好回忆。”
近年来,吉林的冬季旅游热度不断飙升,王立军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他将继续坚守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旅行体验。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长白山的壮美风光,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巨幕拉起 长白山脚下上演粉雪传奇
在光影交错中感受长白山的壮美与恢宏、在动人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吉林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民俗……长白山脚下,大型室内沉浸式文旅演艺《粉雪传奇》持续上演,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用一场演出展现了长白山的美景和吉林的冰雪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到“粉雪”的魅力。
《粉雪传奇》是基于长白山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吉林长白山粉雪的独特性而创作的剧目,该剧以游客化身为剧情中的“村民”,穿越风雪与长白山两代守山人并肩作战的故事为主线。“冰雪文化作为核心元素贯穿始终,从剧本构思、角色设定、道具服装到剧情发展都体现了冰雪文化的特点。比如我们为主角设计的角色——守山人‘雪儿’,就是粉雪的化身。”《粉雪传奇》现场执行导演匡渝璞说。
每天中午至晚上8点,是演职人员进行后台准备、排练和演出的时间。《粉雪传奇》舞台监督曲金朋介绍,演出正式开始前,主角团要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化妆,而他则要对灯光、威亚等现场设备和道具进行检查,必要时要调动演员情绪,力求达到满意的演出效果。“演出前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包括演员的表情。”曲金朋说。
演出正式开始后,匡渝璞便在幕后调度全场,她要清楚近30位演员的走位,还要兼顾灯光、音响等岗位,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她说,调度全场也是有难度的,克服这些困难离不开同事们的支持和互相配合,当然也少不了对《粉雪传奇》的喜爱。
演出结束后,常有游客送上掌声,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的精彩表演点赞,这是演职人员最欣慰、最开心的时候。然而一台获得观众认可的节目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匡渝璞回忆,剧本创作过程历时较长,其间进行了多番打磨,从内测开始至今一共经历了3次改版,每一次改版对项目团队都是挑战。“时间紧任务重,不仅要重新布置场地场景、制作服装道具、调度声光电配合,还要针对观众的反馈及时做出回应。”她说。
此外,观众也会对剧情中出现的人参、松子等特产,冻梨、黏豆包等美食及“养活孩子吊起来”等习俗产生浓厚兴趣。曲金朋介绍,演艺中融入东北三宝、特色服饰、饮食等,是想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吉林的文化内涵。
曲金朋介绍,创作之前,团队对吉林的冰雪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剧情中融合了许多与吉林本土历史文化、冰雪丝路有关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加入了许多有关长白山的传说和概念,比如‘日吉纳’格格的传说、锁龙的传说等,让作品更具神秘感和吸引力。”
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营造氛围,展现吉林的冰雪之美和冰雪文化,并充分调动游客视听感官也是《粉雪传奇》的重头戏。演出现场有大面积的白色置景,冰雪世界迎面而来,上下两层的演出场地,也让游客体验到“入山”之感。“我们选择了具有冰雪特质的冷色调灯光,并通过影像、威亚技术、互动技术等,将人、声、光、电、影、景融合。雪花机制造出飘落的雪花、音效模拟呼啸的风声、投影模拟熊熊烈火,我们力求让每一处体验都充满真实感。”匡渝璞说。
逼真的场景和巧妙的互动设计让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剧情,大家会自然地代入女主角雪儿的经历,切身感受吉林人质朴的情感和对家园的热爱。在很多观众看来,雪儿不仅是一个角色,更像是冰雪文化的传承者和一种精神的象征。
截至目前,《粉雪传奇》已经演出了100多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匡渝璞逐渐对传承和传播冰雪文化有了新的思考。“我们意识到应更深入地挖掘吉林的冰雪资源和地方特色,通过创新的文化艺术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冰雪的魅力。同时,设计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使他们在享受演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爱冰雪文化。”
现在,《粉雪传奇》平均每天要上演1至3场,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早已对各自的工作了然于心,但他们对每一场演出都有着饱满热情,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实现突破。化妆师不断精进技艺、演员坚持揣摩剧本、导演及时调整和创新……在传播吉林冰雪文化的道路上,《粉雪传奇》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前行。
曲金朋认为,未来,《粉雪传奇》有望走出吉林省,甚至产生其他的衍生作品。“我们期待这部作品能为更多人带来欢乐和感动,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吉林质朴的民风和吉林省的冰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