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40年来,从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到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学习培训……北海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金秋时节,2024年北海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在市委党校举行。此次培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推广运用行动学习理念工具方法,进一步淬炼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北海市厅级领导和处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现场。周祥鹏 摄
“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分组调研、实践运用,真正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学员王炫说道。“理论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市委党校副校长胡坚告诉记者,一是更加聚焦主题主线,北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培训主题主线,完善“1+6+N”的课程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创新实施“理论武装+行动学习”培训方式,促学懂、促弄通、促做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改革开放以来,北海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弘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紧跟党的前进步伐,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分批、分期、全覆盖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从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再到各类专题研讨班、进修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大力挖掘北海特色教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课堂。统筹开发5大类、24个现场教学点和6条“红色研学”精品路线,打造30余门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不断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理论伟力、信仰伟力,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推行“向海图强”学习工作坊,围绕“理论学习”“谋划工作”“推动落实”创设6类应用场景的学习研讨流程步骤和工具方法,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学、结合问题思、融入工作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北海实践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40年来,北海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地方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干部队伍不断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当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丽筠正参与推进北海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争在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营商环境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今年6月,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成立。陆丽筠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工作多年,从一线历练走上领导岗位。她表示,五年多来自觉对照“铁军”胜任特征,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胜任能力。今后要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拼劲闯劲,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店小二”式金牌管家服务,为北海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北海市年轻干部在北海市经开区惠科电子公司参观学习。北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回望进一步对外开放初期,北海坚持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管理干部队伍、科技干部队伍一齐抓,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系列举措落地,不断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入新时代,北海坚持系统思维、集成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工作链条,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更多好干部竞相涌现,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广大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心无旁骛干事业、坚定信心促发展。从选树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争上游的“三敢”干部,到打造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铁军”队伍;从把“承担了什么风险?破解了什么难题?干成了什么实事?”作为识别干部是否担当的重要标准,到把“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工作成效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北海相继建立“铁军”胜任特征、“两谈话双承诺”等工作机制,将好干部标准具体化为行为特征,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旗帜鲜明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为民服务、雷厉风行、攻坚克难、担当实干、清正廉洁的干部。加强实践锻炼,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是培养干部最好的课堂。出台“三个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办法,将项目建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解决复杂问题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注重在工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管理、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农村脱贫攻坚一线中推选优秀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重要工作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处级干部占到60%以上。探索实施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两融合双提升”工程、领导班子胜任力和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压担子促成长”和“塑型强兵”计划……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各级干部狠抓落实、攻坚克难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推行领导干部靠前提醒监督,聚焦不让受处理处分干部无望、不让转职级干部懈怠、不让临退休干部“早退”、不让“老实人”吃亏出台针对性措施,健全疑点会审、澄清正名等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回访教育、合理使用等跟踪管理举措,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持续激励全市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持续完善老有所为渠道、提供精细化服务,汇聚“银发力量”——成立“老书记工作室”“老书记先锋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建立“银发人才库”,组建水产、有机农业、木薯种植等方面老专家技术服务团,深入乡村开展农技培训活动;打造“百名五老进校园”“五老三色大讲堂”等思想教育品牌,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同时以精准精细服务尊老敬老,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40年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北海持续凝聚起筑梦前行、真抓实干的磅礴伟力。海城区东街街道以党建引领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筑牢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1988年,中共北海市海城区东街办事处委员会成立,管辖8个党支部,党员总数24人;1994年,中共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工作委员会建立,管辖9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30人;到2021年1月,杨贞纯担任东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时,街道党工委管辖政法路社区等6个党委、92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068人……东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贞纯到黄海路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耐心倾听群众诉求 。北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杨贞纯说:“从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到设立‘解忧超市’,再到搭建网格管理体系,基层治理体系愈发完善;从‘珠城先锋’互联共建,到在职党员‘先锋报到’,再到互联共治,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健全;从党员干部下沉,到新兴群体参与,再到‘候鸟’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力量持续壮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服务群众更加便捷高效,群众自治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澎湃浪潮不断高涨,北海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质聚力”工程、“党建领航”工程、“五基三化”系列行动为牵引,持续用力强基础固根本。如今,5800多个基层党组织、8.1万名党员,正源源不断地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建立厅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服务企业“联系卡”制度,实施党组织“三结对”,促进广大党员在项目一线建功,推动引进和建成工业项目251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2个,北海荣获全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先进集体。在农村,深化“争星树旗”行动,设立“头雁”擂台,激励377名村党组织书记以赛促干,选树培育191个自治区星级村党组织;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百万强村”行动,推动“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全市集体经济村均收入增长到20多万元,强村富民促振兴卓有成效。在社区,推进“红旗小区”共建美丽家园三年行动,组建329个居民小区党支部,建立“街巷先锋站”“居民议事会”等自治模式,17个社区小区党组织获评自治区星级党组织;建立130多个“珠城驿家”,引导1800多名“候鸟型”流动党员到所在党组织报到,参与学习和日常活动,让流动党员归家有为。银海区侨港镇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建暖民心 党群零距离”活动。 侨港镇党委供图
在传统领域,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双建双促”,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选树自治区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4个;深化“号岗联创”,打造“景区党旗红”,在银滩、北海老城、金海湾红树林等景区建设红色旅游驿站,激励企业党员和青年团员立足岗位作贡献,高效服务游客;推进“雁阵”“双五双百”工程,教育质量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推进公立医院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6个医院党组织获评广西公立医院星级党支部。在新兴领域,实施“暖新赋能”行动,组建“珠城红骑队”,出台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积分管理办法,一大批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同时,推进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全域覆盖,深入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持续深化“珠城先锋”互联共建和在职党员“先锋报到”,搭建“解忧超市”“红邻共治”“互联共治”等平台载体,建立2630个网格党组织,联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背街小巷整治等问题事项41.5万件。创新实施“书记创优项目”,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项目480多个,其中,涠洲岛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领办红色旅游发展项目,涠洲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铁山港区委书记领办向海经济发展“红色引擎”项目,铁山港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引进人才。北海面向全国发出了“招贤令”,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随之涌入北海。“当时,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的头条都是北海大开发的消息,这让我惊喜!”1993年,刘永平借着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春风,跨越科尔沁草原,调到北海,并扎根北海。如今,他担任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活跃在文化领域。他说,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让彼此温暖、交融。2023年,尚丽明作为卫生健康领域公立医院院长被引进北海,成为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在安家补贴、科研项目、住房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措施。”短短一年多,他和医院党委书记齐抓共管,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副高级职称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110%,选送近200名骨干赴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培育“北海名医”4名。他信心十足地表示,将用好北海新时代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及梯队建设,全力打造广西一流、全国知名、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医院,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尚丽明做介入手术过程。北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北海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压紧压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从实施领航人才计划,到开展“珠城聚才”工程,再到实施引育人才、成就人才、服务人才“三大行动”和“向海聚才”行动计划,强化战略思维引才聚才,全力打造区域性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汇聚地。从“1+18”全方位集聚人才到“1+1+6”靶向集聚人才,紧贴地方实际需要,突出“急需紧缺”,破除“四唯”观念,更加精准引育人才;持续优化教育医疗资源、生活环境,更加精细服务人才,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132名、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超3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1.6万名,专业技术人才7.5万名。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建成13个人才小高地、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3个产业园区、3个孵化器升格为国家级,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入选全区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功争取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落户北海。一大批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的兴起,连续举办“双创”文化节和“双创”大赛……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平台越来越大,选择在北海发展的人才也越来越多。40年来,北海的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为加快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放的华章仍在续写,北海党的建设步伐稳健,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北海实践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