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抚今追昔忆峥嵘,鉴往知来谱新篇。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印江融媒体中心联合贵州日报社、印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追寻红军足迹·喜看印江变化”专栏,组织栏目采访组追寻红军足迹,走近红军在印江时经过的乡镇、村寨、山山水水,重温峥嵘岁月,倾听历史回响,喜看老区变迁,展现老区新颜,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
走进木黄镇,群山环抱,安静祥和。将军山上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高耸入云,仿佛一位忠诚的革命卫士,时刻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沿着山路蜿蜒而下,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开阔的会师广场,地面铺设着平整的石板,四周绿树成荫,繁花点缀。广场上,人们或悠闲散步,或驻足观望,或嬉戏打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曾经狭窄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如今变成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道,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小镇街上明亮干净的现代楼房错落有致,革命历史的宣传画和标语随处可见,街道上传来小摊贩的吆喝声,处处透着“红色”气息的木黄,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共同绘就一幅幅生动绚丽的发展画卷。
今年73岁的张岭梅告诉记者,她在木黄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振兴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现在的村民,不仅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也更加充实。”张岭梅幸福地说。她看着木黄日新月异,大家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整个镇子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红红的木黄,甜甜的家乡,会师柏下鱼泉河边,红军故事伴我成长……”这是木黄民族小学原创校歌,红色基因深植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稚嫩的童声中传出的正是木黄蝶变成长的力量。
“‘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木黄民族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儒勇的眼中,木黄民族小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学校以前是青砖瓦房,十分简陋,现在是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学校从最初几百名学生发展到2000多名。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也更加专业化。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红色活力深度融入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木黄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其中,木黄白酒产业园作为印江“一区三园”布局的特色产业园之一,更是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曾经零散的小酒坊到如今的现代化白酒产业园区。去年,该产业园区销售额突破1069万余元,其中酿酒企业就能解决近200人就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更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