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军足迹 喜看印江变化 | 看!革命老区木黄的蝶变之路

政务   2024-11-30 11:14   贵州  

【栏目语】抚今追昔忆峥嵘,鉴往知来谱新篇。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印江融媒体中心联合贵州日报社、印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追寻红军足迹·喜看印江变化”专栏,组织栏目采访组追寻红军足迹,走近红军在印江时经过的乡镇、村寨、山山水水,重温峥嵘岁月,倾听历史回响,喜看老区变迁,展现老区新颜,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会师。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镌刻着厚重的历史和不朽的红色基因,在历史长河中,胜利会师的喜悦还在持续回响,木黄以红色为底色,不断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闯出一条“红绿”相间的蝶变之路。


  走进木黄镇,群山环抱,安静祥和。将军山上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高耸入云,仿佛一位忠诚的革命卫士,时刻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沿着山路蜿蜒而下,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开阔的会师广场,地面铺设着平整的石板,四周绿树成荫,繁花点缀。广场上,人们或悠闲散步,或驻足观望,或嬉戏打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曾经狭窄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如今变成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道,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小镇街上明亮干净的现代楼房错落有致,革命历史的宣传画和标语随处可见,街道上传来小摊贩的吆喝声,处处透着“红色”气息的木黄,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共同绘就一幅幅生动绚丽的发展画卷。



  “我从小就在这条街上长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45岁的张金群回忆道。十二年前,她在街上摆起了一个小摊位,售卖一些木黄的特色农产品和小吃。那时的木黄镇发展相对滞后,人流量也远远不如现在。


  时代变迁,张金群亲眼见证了木黄镇的蜕变。街道不断拓宽、硬化,两旁的建筑也焕然一新。木黄镇依托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我这小摊位也跟着沾了光,生意也越来越好。”张金群笑着说。



  今年73岁的张岭梅告诉记者,她在木黄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振兴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八几年的时候,木黄镇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地方。”张岭梅回忆道。1983年她担任木黄村党支部书记,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每一个变化都让她深感自豪。


 “现在的村民,不仅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也更加充实。”张岭梅幸福地说。她看着木黄日新月异,大家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整个镇子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红红的木黄,甜甜的家乡,会师柏下鱼泉河边,红军故事伴我成长……”这是木黄民族小学原创校歌,红色基因深植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稚嫩的童声中传出的正是木黄蝶变成长的力量。


1990年,萧克将军故地重游,亲笔为木黄小学题名“木黄民族小学”。那时候的木黄民族小学,是一所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它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也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木黄民族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儒勇的眼中,木黄民族小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学校以前是青砖瓦房,十分简陋,现在是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学校从最初几百名学生发展到2000多名。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也更加专业化。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红色活力深度融入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木黄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其中,木黄白酒产业园作为印江“一区三园”布局的特色产业园之一,更是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曾经零散的小酒坊到如今的现代化白酒产业园区。去年,该产业园区销售额突破1069万余元,其中酿酒企业就能解决近200人就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更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昔日革命热土,今朝发展沃土。木黄镇的蝶变之路,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展现了从革命老区到现代化发展的“华丽转身”。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红色记忆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印江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李红艳 记者 任明勤  王东)






往期回顾

秦会刚调研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印江自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
印江举办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吴霞

微印江
微印江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报道、贴心的资讯服务,请关注微印江,让我们一起,见证印江发展、传播印江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