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 | 党组织引领!合水镇“小木耳”成为强村富民 “大产业”

政务   2024-11-25 17:41   贵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立冬虽过,印江自治县合水镇产业坝上依然人潮涌动,村民们穿梭在菌垄间,将一簇簇长势喜人的黑木耳采摘下来,运输至强村富民工坊深加工,勤劳忙碌的身影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生机与活力。

  

木耳采收


近年来,合水镇充分利用坝区土地集中、交通便利的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完善机制、资源集成,活化土地资源,探索“稻耳轮作”产业发展模式,为群众拓宽增收新渠道。

  

党建引领 把稳发展“向心力”

  

“今年我种了30万棒黑木耳,光是务工费都要发出去20多万元。”合水镇兴旺坝区黑木耳种植大户吴忠蓉一边忙碌着一边自豪地说。

  

木耳增收,得益于当地党组织的精心策划和管护。

  

2021年,合水镇党委在兴旺坝区成功示范种植了200亩黑木耳,实现利润17万余元,激发了农户种植热情。

  

木耳采收


3年来,全镇木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降低菌棒成本、拓宽销售成了菇农的“急难愁盼”,成为了合水镇稻耳轮作产业由大向强跨越必经的考验。

  

面对挑战,当地党组织积极作为,以建链、延链、补链为着力点,组织4个村组建为产业联盟,并争取400万元项目资金,引导大家按“强村富民工坊+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发展。

  

今年,采取合股联营方式,引进以生产食用菌棒为主的贵州永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约2000㎡菌棒自动化生产车间,推动木耳产业实现自主配料、自主种菌、自主加工、自主销售的全自主化操作,形成“生产—种植—销售”一体的“稻耳轮作”产业链条。

  

食用菌菌厂生产菌棒


完善机制 提振群众“内生力”

  

“我是本村人,这几年秋收稻谷后,就来这里采摘黑木耳,每天有70块钱的收入,家庭和务工两不误,很满足。”采摘工人吴承霞笑着说道。

  

以“食用菌强村富民工坊”建设为契机,合水镇进一步完善食用菌发展机制,由公司全权负责菌棒生产、田间技术管理服务以及木耳销售,为菇农免费提供鲜木耳晾晒场。

  

“公司以32元/斤的保底价格回收干木耳,每年以800元/亩的租金租赁土地、固定比例给村集体经济分红,村集体负责流转土地、协调矛盾纠纷、入股分红和劳务组织,降低菇农发展成本。”在公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食用菌种植中来。

  

木耳采收


为提高农户种植技能,合水镇还以兴旺村劳务公司为平台,组织开设技能学堂、技能补给站等特色课程,邀请专业技术人才免费为农户提供食用菌产业栽培技术、产销经验教学。

  

目前,全镇已举办技能培训5场次300余人次,培育专业菇农38户,一批懂技术、能管理、善协调的食用菌专业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食用菌培训


资源集成 强化增收“驱动力”

  

探索“政府搭台、政策支持、村企联动、多方参与”的发展机制,用好用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实现闲置资源保值增值、集体经济促收增收。

  

2022年以来,先后引进食用菌棒生产、粮食生产加工、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企业落户,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圈,实现“稻耳轮作”水稻种植收割、黑木耳生产加工全链条式产业配套服务,产生了大量务工需求,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强村富民工坊(林家彩 供图)


此前,高寨村村民张春芬以前常年在外务工,为了方便家中小孩,她选择辞职回乡,回乡后的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如今,村内发展了产业,她不仅可以在家照顾三个小孩,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在黑木耳种植基地工作,每月能有稳定的收入,孩子的零花钱也有了,还能照顾家庭,真的太好了。”张春芬说。

  

木耳加工


截至目前,稻耳轮作产业涉及农户3163户9269人,其中脱贫户304户1120人,综合每亩产值可达9200元,解决周边45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劳务收入600万元以上,支付土地流转金48万余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往期回顾

决战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印江宏源茶业:海外订单赶制忙
强村富民 | 刀坝镇:“美丽经济”释放“新”动能
美景藏不住了! 与你分享印江沙子坡的“枫”情万种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微印江
微印江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报道、贴心的资讯服务,请关注微印江,让我们一起,见证印江发展、传播印江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