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里,我们常能听到一个词——广种福田。福田是什么?为什么要“广种”?要怎样才能“种”出这些福田呢?
你有没有发现,福报好比土壤,福报好的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无论种什么都能顺利地丰收。
在修行中,把培植福报称为“种福田”,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福报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而是各人往昔的业力、种下的福田使然。
经典中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好的果报就应“于诸福田,欢喜敬养”。
如果将修福的方式比喻为种福田,田含有生长、收获的意思,福田也就是可生福德之田。修学需要智慧,但也不能缺少福报。惜福,更要修福。
惜 福
首先,福从惜中来,许多高人都惜福节俭,普通居士可能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合理点餐、不浪费粮食、不奢侈铺张、践行环保......
尤其是对孩子,提供过多的玩具、过于昂贵的服饰,不仅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价值观,更是在快速消耗孩子们的福报。
修 福
惜福的同时,福从修中来。佛曾说,“我圆满的功德,来自于每一个微小福报的聚积”。
佛法中所说的福田有三种:恩田、悲田、敬田。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福田。恩田,就是指对有恩于我们的一切,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众生恩。
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
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生存的技能的培养,就来自父母师长的教育。
国土恩也是我们要铭记在心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空间,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
再就是众生恩,世间生活是缘起的,要依赖各种条件,对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众生,都要知恩报恩。我们不仅要对人类要怀有感恩之心,对哺育我们的自然也要心怀感恩。
种恩田的方式就太多了,并不局限于金钱或物质上的回报,例如常常通电话报平安,定期上门探望师长等等更有温暖的情感。
带父母亲近三宝、接触到正信的佛法,也是更好的报恩方式。再者,在工作岗位上恪守尽职,出国旅行用言行重塑国人形象,这些都是种恩田。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切勿使自己产生一种高尚的优越感,因为这一切不是自己在施恩于他人,而是报恩、种福田。
只有心怀感恩的人,看到太阳升起时才会有感激的心情,听到鸟儿鸣叫时才会有欣喜的感受,否则就会忽略这一切的存在,更不会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护。
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悲田,就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
从帮助身边的孤苦老人、失学儿童,到救助贫困病人、受灾难民,再到佛教倡导的茹素戒杀、随缘护生、慈悲放生都是。
佛法讲福慧双修,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也可以修智慧。相比简单粗暴的给钱,运用自己的能力联系医院或学校,或是帮助他们找到一技之长,建立生存能力是更有效、更有智慧的做法。
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付出的爱心和努力,不仅能使他人获得利益,也能从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又为未来培福,可谓一举多得。
敬田,就是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
因为有佛陀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有经典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有僧团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怙,我们才能在生死流转中获得真实的依靠和解脱的途径。
因此,我们应当以至诚的心来礼敬三宝、供养三宝,有一分虔诚,就能获得一分受益。
人一生的际遇高低,都是往昔因果业报的显现。善业恶业,唯心所造,“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所以,心田,是最好的耕耘之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良田,你要用它来种什么?心如田地,若不善加打理、维护,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如若播撒良种,用心耕种,则能长出美丽花朵、香甜果实。
在心田之中,播撒下慈悲喜舍的种子,以听经闻法时时灌溉,以布施行善给予养分,用戒律守护避免虫害,用忏悔之力清除杂草,于自在禅定中耐心等待,终于开出清净的智慧花,结出福报深厚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