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产生于对运动之物的观察。物体运动必有其特征,运动特征会给观察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获得物体运动的认知经验,这便是动感产生的基础。当观者再次看到相同或相类的特征时,就会体味到“动感”。例如:图画、雕塑中的奔马原本是静止的,却能给人以飞奔之感,这是基于人们熟悉奔马运动特征的缘故,盆景中的“风吹树”所产生的动感与上述同理。
动感的唤起有直接与间接之分。“风吹树”属于直接唤起动感,即盆中的“风吹树”与自然界的风吹树相是一致的。然而,盆树的动感大多是间接唤起的,是通过类比或联想而间接唤起动感。如树干的扭旋状态与龙蛇的扭旋状态相似,因此唤起动感。
以下就盆景产生动感的几种情形分析于下。
1、弯曲 曲线的特征之一是富有动感,其动感产生的基础来自多方面:龙舞蛇行,水流波荡、罗带当风、水袖轻扬等诸多动态中都可抽象出曲线。因此,盆景干枝的弯曲是盆树产生动感的最常见形式。
干枝的弯曲有“硬角”与“软角”之分,二者给人的动感有所不同,前者属“折”,其动感是急速的,后者属“弯”,其动感是缓和的。
干枝的弯曲又有“平面弯”与“螺旋弯”之分,前者的弯曲是二维的,后者的弯曲是三维的(即从各个方向看都富有动感),因此扭旋状态的动感更加强烈。这种列强的动感源于龙蛇缠绕翻舞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2、倾斜 重心偏离支撑面的静物势必倒倾,这是自然现象留给人们的认知经验。因此,当我们看到斜干树时,首先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倾向感”。另一方面,盆景树干的斜倾状态与动物或人的运动瞬间(如人起跑、虎扑食、马跃障等)出现重心离开支撑面的一瞬相类似,因而通过类比联想而产生了“趋动感”。
3、下行 垂枝、跌枝的主脉及悬崖式的盆景树干都呈向下延伸之势,它们给予人们的联想是丰富的,或如苍龙探涧、或如峻崖泻瀑、或如高山坠石、或如大雪压枝,共同之处是都因下行而倍增动感。
4、象形 盆树某些部位的造型是直接取象于某一动态形象,因而具有动感。如盆景飘枝的主脉取象于风中的飘带,回旋枝取象于涧流激水,回头枝取象于动物回头,风吹枝取象于风中枝态,又如榕树之根常借以表现动态之象,或为凤羽舞动、或为瀑水流动、或为龙蛇趋动。
5、外延 盆树中的探枝、飘枝分外突显的原因是它长于其它枝,因而给人以“外延”之感。这种现象类似于动物探爪、龙蛇探道。陆学明先生曾将他独创的大飘枝唤作“友谊枝”,意谓如主人伸手迎接宾客之手,所以超长之枝有“探”、“伸”的动感。同理,尖耸的树干或舍利顶则有“指向”、“冲突”的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