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前柏树的样子,图片是春天拍的。柏树当时是做过修剪整理的,整体效果却十分糟糕。整体的舍利骨比例太大,底部舍利枝数量留存太多,上部的枝叶过于浓密,将枝干走向全部遮挡,让杆、枝、叶不能有机的融合。
这里像“帆”一样的舍利骨非常漂亮,可以作为优化后的一个亮点。这个盆景的盆栽土壤不好,也导致整个树不是很健康。
关于盆景舍利的一些知识:
树干的“舍利”最初是大自然的产物。有些树种生命力极强,经历成百上千年的自然考验,包括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灾害,部分枝干因此枯萎,形成了所谓的“舍利”。尽管如此,树木依然坚韧生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宛如一首默默奏响的《命运交响曲》。因此,当我们目睹黄山的松树、嵩山的柏树、孔庙的树木时,无不被它们那与自然抗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舍利”这一概念源自佛教,是梵语“Saria”的音译,代表“身骨”,也称为“灵骨”或“坚固子”,是佛教高僧大德圆寂后火化所留下的至高圣物。
优化前柏树的背面。
日本盆景界采纳了这一理念,并将其作为一种技法广泛应用于松柏盆景的制作中,目的是通过舍利的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盆景与绘画作品中,使用枯干和枯枝来点缀树木的做法已十分常见,如明代的《十竹斋书画谱》、清代的《芥子园画谱》中都有大量此类作品。据《日本盆景通史》记载,日本初学制作盆景的人无不先学习这些书籍。在盆景制作方面,清末的盆景家胡炳章和民国的盆景大师周瘦鹃都擅长运用枯木技艺制作松柏梅盆景。因此,我们认为,舍利干(或称枯木技艺)的制作技艺起源于中国,是树木盆景创造中的一种艺术形象创造。它展现了树干枯死部分的木质风化现象。白骨化的舍利干与郁郁葱葱的绿叶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使盆景更具艺术魅力,成为了一种优秀的盆景制作艺术形式。
优化重点:
修剪枝叶,对浓密的枝叶进行精简,露出部分枝干,让人看清枝干的走向。
更换盆土,换土时没有对树根做修剪,同时稍微调整柏树的种植角度。
清理树干,对水线进行清理,让树皮露出棕红的本色,和白色的舍利骨形成对比。对多余的舍利骨进行删除,将原有的舍利骨进行优化雕刻。整体形成绿、棕红、白相间的视角效果。
柏树优化完成后的效果。
推 荐 阅 读:
威武,2000年古柏成功移栽的过程
手把手的盆景制作步骤,看100遍也不为过
点击下方蓝色“阅读原文”
查看:电子书来袭,总有你喜欢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