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点击观看)
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跃上新台阶
用好稳增长政策。落实国家和市级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滚动完善“两重”“两新”项目清单,在去年119个工业项目获得33.58亿元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争取更多国家增量政策落地。落实好《重庆市2025年度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重点产业稳产增效服务和一季度平稳开局》“1+6”工作方案,推进工业投资“十百千万”行动,工业投达产项目对全市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
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在去年95.3万辆基础上提升至130万辆;实施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大力发展AI手机、AIPC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推进服务器、化合物半导体上量发展,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服务器产能突破10万台,笔记本电脑单价提高8%以上;实施先进材料“强干繁枝”行动,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推动玻璃纤维产能进入全国前3。
协同推动3大支柱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提升。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高地。促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车及智联电动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集群。发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6+3”未来产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加速集聚18个“新星”产业,建设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提升。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双轮驱动”,推动“33618”“416”深度融合,创新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10个以上。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85%。支持企业建强研发机构,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轻质结构材料热制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迭代“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矩阵体系,布局建设开放共享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科创共享工厂,培育市级中试平台25个以上。
强化资金链和人才链供给。发挥“中信银行重庆专精特新支行”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实施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培育行动,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建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3个以上。
着重推动“四侧”协同。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人才有成,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强创新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做大链长链主企业,积极创新政策服务供给,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有机衔接。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四链”“四侧”协同能力。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发展工业领域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在去年上线6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基础上,今年将达到15个。
推动产业质效升级迈出新步伐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在去年实施1825个工业技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新实施1500个项目,在去年技改投资增速24%的基础上,今年增长11%。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迭代“满天星”行动计划,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力争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去年的4201亿元达到5000亿元,从业人员由去年的43.7万人突破50万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行动,在去年建设138个数字化车间、39个智能工厂的基础上,新建数字化车间100个、智能工厂10个、未来工厂10个。
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化“工业绿效码”与绿色金融工具联动,推进绿色制造三级贯通,全年新建绿色工厂50个。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型制造试点,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0家以上。
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取得新成效
做强做大重点企业。紧盯100 家龙头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和100家服务支撑型企业,实施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
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三新一强”能力。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在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的基础上,今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600家,努力实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40家。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暨“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活动,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
推动惠企助企营商环境得到新提升
强化懂你招商、链式招商、生态招商。完善“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强化央地、东中西部产业合作,全年签约20亿级项目50个以上。
办好系列产业活动。围绕优化产业生态,办好专精特新、产业科创、渝赛计划、产业承接转移大会等活动,高标准举办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及境内外展会,扩大全球产业合作“朋友圈”。
推动改革事项和试点示范取得标志性成果。健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机制,分行业、分区域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质发展35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推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建设。
强化助企帮扶服务。打通企业成长通道,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化“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功能,闭环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难题,特别是做好春节期间企业生产保障工作。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发言。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问答精选
我市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工作举措?
王志杰介绍,重庆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架构下,2024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做大做强制造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庆围绕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持续构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重点推动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实现了“三个向上”跃升式的发展。
一是产品向上,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增长90.5%;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达到23.6万元,较上年提升7.3万元;20万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48.3%,较上年提升21.6个百分点。
二是品牌向上,问界、阿维塔、深蓝等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赛力斯问界M9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总销量已经超过了15万台,长安汽车阿维塔品牌月销过万、深蓝品牌第40万辆下线。
三是产业链向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543家,产业链“从全到强”稳步发展。启动实施“便捷超充”行动计划,充电站实现市域乡镇全覆盖;全市建成充电桩超37万个,平均车桩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的基础上,去年重庆全域成功入选工业领域北斗规模化应用试点。
去年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体现了“四个更”:一是“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更大;二是“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影响力更强;三是“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的科技含量更高;四是“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更优。
下一步,将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不断提升“四链”“四侧”协同能力,因地制宜,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引领带动“33618”其他产业的壮大、集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点抓好三方面协同:
一是强化创新协同,优化政策、资金、人才服务供给,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强创新主体,支持整车龙头企业、零部件链长链主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培育一批中试平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二是强化整零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做大链长链主企业,以整车、总成企业需求为牵引,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关键项目,做大做强50家现有零部件企业,培育30家汽车电子主导型、领军型和专精特新企业,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势、转型升级发展。
三是强化跨域协同,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体升级为引领,带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轻量化材料、高端装备、机器人、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同时,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推进汽车行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建设,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人才引进培育,完善汽车金融、新能源汽车保险、“渝车出海”等服务体系,持续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流新生态。
我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哪些具体打法?
王志杰介绍,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风口,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更迭,正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重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列为构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6大高成长性未来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的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重庆也具有国家战略叠加、创新资源丰富、创业潜力巨大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行动计划,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基础持续向好,特别是数字重庆建设引领着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发展,也引领带动着全市软件信息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快速推进,所以去年软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4200亿元,增速达到了16.4%。2025年,将重点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优化三个方面来着力。
一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人工智能模型测评、微调等服务,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推动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快攻关工业领域大模型、智能软件、垂类智能体等技术,大力发展AI服务器、AI工作站、智能传感器、AI手机、AIPC、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创新硬件;持续加大人工智能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梯度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独角兽等硬科技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实施“人工智能+”,以数字重庆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为重点,促进场景开放和落地应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在工业领域,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制造”,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加快拓展AI赋能工业场景。同时,将以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综合体为抓手,按照企业、产业链、园区“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动供需对接、联合创新、双向赋能,高质量打造一批行业领域的典型案例和示范应用,引导相关行业领域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应用。
三是迭代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今年,将出台《重庆市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创新突破提能、主体培育提速、企业与人才双聚提质、典型引领提标、产业生态提档、要素保障提效,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出台若干细则措施,打好人工智能“存量+增量”政策组合拳,引导和支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将高质量举办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支持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在重庆首发,支持人工智能产品、数据、安全等标准制定,助力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辨识度”的创新成果和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发布推广创新产品、组织路演、开放场景等方式,持续营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浓厚氛围,持续迭代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大家都在看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华龙网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