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照进现实 | 探索新路径,蓄势新动能

教育   2025-01-23 19:31   重庆  

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重庆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成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重庆市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体系,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生成样本,助力重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架起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据了解,“研究院经济”是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整个创新链条的重要载体,包括政府及国有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专业机构等建设的具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试验证、企业孵化、专业服务、集聚资源等功能的各类产业研究院。


在“研究院经济”的框架下,中试平台作为推动新技术从“样品”到“产品”转化的关键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高新院”)以中试熟化服务体系为矛,已建立起“一基地、两中心、三载体”中试熟化服务体系,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拥有高端设备70余台。包括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高端MEMS传感器封测中心和高精密加工中心等,许多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在这里得以诞生并实现产业化。


高新院产品中试部部长孙渝辉介绍,经过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高达80%,而未经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仅有30%。这一数据充分凸显了中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重庆通过布局中试平台,不仅进一步细化了对未来产业的投入与部署,还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斡特森德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高新院引进并投资组建的高科技合资公司,拥有声呐传感材料,声呐传感器的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各类应用场景传感器研发和制造以及智能型检测和监测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核心科技指标达到和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斡特森德公司总经理王军表示,在得到高新院的投资后,公司发展信心倍增,对企业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布局充满了期待。






已聚集30多家产业研究院













截至目前,重庆已拥有包括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重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三十多家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在各自领域内不断取得突破,为优质科创企业生成和产业生成能力持续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如高新院已成功转化高价值专利790项,孵化落地硬科技企业57家。在2024全国专精特新大会上,“研究院经济”发展模式入选了工信部《新型工业化案例选》。


市经济信息委产业创新处(筹)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技术的研究、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市场和政府都要有耐心。为推动未来产业的健康成长,重庆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在未来生态培育上做更多有益探索。


展望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研究院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上游新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大家都在看


王志杰赴梁平区调研乡村振兴及工业经济发展

CES 2025,“重庆造”来了!

亮眼!重庆主要车企2024“成绩单”出炉→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华龙网联合出品

重庆制造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服务企业掌上信息平台。政策宣贯、信息交流、产业导向、企业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