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持续推动城市副中心良好社会风尚,今年,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台湖镇“环影宿游”片区率先启动“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先行示范区”行动,以“五有”为核心理念,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打开了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先进案例,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文化赋能 村庄焕新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动探索,在台湖镇实施设立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先行示范区,包含唐大庄、东下营、北姚园、西下营、玉甫上营5个村,以“支部有引领、文化有品牌 、村庄有活力、游客有流量、百姓有收入”的“五有”为理念,以唐大庄村为核心区,通过组建文化队伍、树立服务品牌等方式,带动提升周边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为村庄焕新、为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为充分发挥先行示范区的效能,专门设置激励机制,按文化队伍成员参与文化活动的频次和贡献度进行积分奖励;针对规模小的村庄村民少的问题,鼓励相邻村落联合组织文化活动;通过展示,增强队伍成员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舞台经验;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将村民形成有组织的文化团体,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就这样,环环相扣、以文促旅、以旅游促经济,向实现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目标迈进。
难点堵点 引智破局
“我们村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全村打牌都凑不齐四个人,要组建文化队伍,想都别想……”听说要发动村民参与文化活动,一位村干部打起了退堂鼓。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从活动时间来看,村庄人口基数较小,老年人口比例较高,部分老年村民需承担接送和照顾孙辈的职责,导致参与文化活动的时间有限。
从队伍建设来看,村内文化队伍几乎没有,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整体活力不足。
从基层动员来看,村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个体行为较为分散,村里缺乏能够有效带动群众参与的骨干力量。
怎么办呢?现场走访,精准问需,引智破局!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台湖镇与各村组织联合组成调研小组,实地走访唐大庄等村落,围绕村内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分布等开展调研。随后现场座谈,收集有关文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需求。
基于调研成果,确定了队伍组建“三步走”:梳理现有文化队伍成员资源、吸纳本村新成员、跨村招募成员。搭起队伍后,根据村民感兴趣的内容,邀请了来自朝阳区文化馆、通州区文化馆、通州区武术协会等单位的专业老师,定期为各村文化队伍培训,通过“文化互助”,提升队伍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如今,“环影宿游”先行示范区已建成模特队1支、合唱队1支、鼓舞队1支、秧歌队1支、太极扇队2支,5个村的文艺轻骑兵队伍风采奕奕。
品牌初显 频添活力
65岁的李少云是东下营村鼓舞队队长。她喜欢舞蹈、秧歌,但长时间没参加过活动,自从区文旅局启动此项工作后,她不仅自己参与,还带动村民们在专业机构帮助下成立了鼓舞队。
“鼓舞很提气,既锻炼身体,还提供情绪价值,让我们越练越美!”李少云说,如今鼓舞队已有28名固定成员,平均年龄63岁,他们每天下午都要练3个多小时,生活十分充实。
治理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
文化赋能基层治理,说到底就是发掘和培养有热情、有能力的村民作为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更多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再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
截至目前,先行示范区所涉及的5个村不仅完成“由0到1”的转变,鼓舞队、模特队、合唱队等队伍已参与多样化课程培训160余节,练习时长达500余小时。
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在“环影宿游”先行示范区的实践证明,村民们已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了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也激活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恰恰因为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文化活动才更让村民“日日有想头、周周有盼头”,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记者张丽、蔡彤
游通州·行大运
文旅通州
公众号
文旅通州
微博
文旅通州
视频号
通州文旅
抖音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小程序
欢迎关注文旅通州新媒体平台
精彩视频推荐
往期文章推荐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哦!